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61: 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世间人就是戴着个假面具没办法见性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3-22 22:30 点击 344 次


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eixin. qq.com/s/Z63mxAP6srfBJL4r_i2mGg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总论(义贯绪论) 22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佛(3称)


   第 51页,倒数第一行,第4、《忏悔品第六》云:“今可各各胡跪,‘胡跪’就是长跪。我们中国人的跪,跟佛陀当时在世时的那个跪,是不一样的。佛陀当时在跪的时候,只有跪一脚,只 有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合掌向佛。我们现在这个顶礼,是中国式的五体投地的顶礼;那么,五体投地的顶礼,是根据中国觐见皇帝的时候,用最恭敬的来拜。因此,我们现在的跪、长跪,跟佛陀在世时的跪,已经不一样了!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跪只有跪一个脚而已,要起来的时候,力量就大,所以,只有跪一个脚,起来的力量比较大。那么,我们现在的跪,已经不一样了,跪下去以后,还要做一个少许的动作,才爬得起来,现在中国式的跪不一样。今可各各胡跪,就是长跪,讲一下这个环境上的不同。


先  为传  自性五分法身香,自性,就是万法不离自性,虽然说:这五分讲起来有各个分开来;但是,其实是源自于清净自性,所以叫做自性的五分法身香。为什么叫香呢?就是人人赞叹。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只懂得点外面的香,不懂得点内在的香,持戒庄严就是点香;你不持戒清净,你点再多的香也不够庄严啊!是不是?所以,灯表示智慧;花表示庄严;这个香表示持戒。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表法的东西,有外相上的庄严,最重要的是内在要庄严,内在要庄严。


     底下说:二、定香,什么是定香呢?心里有定,就是真的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诸位!什么叫做睹诸善恶诸相?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善相,善相空;恶相,恶相空,其实,这些境界,本来就是生灭、缘起不可得。所以,如果你心住着,落入善,执着善;落入恶,就执着了恶,因此清净自性当中,善恶清清楚楚,但莫住着,就是睹诸善恶境界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这一句可以在你的职业上,你任何一个工作场上,绝对用得着!我们这个世间,哪种人都有,你在你的公司行号,乃至银行、学校老师,什么样复杂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个性的人都有,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搞小团体,心机重重,你看了以后难过,记得!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就是放下。告诉自己:只要跟自己生死没有关系的,根本就不须要去在意,因为他的善恶,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心自然就不乱,名叫做定香。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情绪,不会随着善恶的境相转,那么,这个人就接近了佛道,也了解佛的内心的深处。


    第5.《机缘品第七》,偈云:“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这个如果没有研究过《唯识学》的人,实在是完全看不懂!这个“五”是指前五识,为什么前五识都一起讨论呢?因为它们的功能都是对外境的,眼对色、耳对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就是触,这些都是根对境,所以,这前五识:眼、耳、鼻、舍、身,它的作用都是一样,对于外境的。所以,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统统一起讨论。


    那么,这前五识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转呢?要到成佛,成佛,佛为什么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当佛陀心转成大圆镜智的时候,就是彻底的转,把第八意识彻底的转识成智的时候,就是转阿赖耶识变成大圆镜智的时候,他这个色身起大的变化,起大的变化,也就是心清净的时候,他这个面相就一直庄严......菩萨的脸就一直出来,再来就转变成佛脸,三十二相是这样现出来的。不是说:佛陀一出世就是三十二相,绝对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转了第八意识,因为这个第八意识就是命根,根身、器界、种子都在第八意识,所以,转了第八意识以后,他生死自在,能于一切境界,示现最庄严的相。所以,前五识要转,必须要成佛,十地菩萨都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前五识就是最后转,因为它是果报,果报就是究竟处了!所以,果报不好转。知道吧!我们人一出生,他就差不多有一定的相貌,因缘、福报,差不多都有固定形相。那么,因比较好转,因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比较好转。


     所以,再看下去,底下的“八”就是第八意识;“六”就是第六意识;“七”就是第七意识。把笔拿起来,“五”跟“八”画一线,上面写:果上转,就是成佛才有办法转这个东西,叫做果上转。六七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这要因上转,因上,就是起心动念就可以转动。譬如说:见一切相不执着,第七意识就转;见一切相不分别,第六意识就转,是这样子的。所以,不执着、不分别,六、七彻底的转;但是,有的要转很久,百千万劫,因为习气难断。


    所以,最后示现成佛身,要转第八意识,要修无量亿劫,因为它太微细了,连二乘人都不认识第八意识。世尊讲:我于凡愚不开演,我对凡夫、愚痴的凡夫,这个凡愚是什么?是证阿罗汉果的啊!连证阿罗汉果的,世尊都不随便的讲到微细的第八意识,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那么,我们大乘佛教为什么要彻底的讲第八意识呢?因为大乘佛教要究竟菩提,要成佛,所以,先认识它不为过。所以叫做五八六七果因转,果是指五跟八;因是指六跟七,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那么,第七意识又比第六意识更微细;第七意识又比第八意识更粗糙,所以,第八意识就是最细的。


    简单讲就是:前五识是对境界;第六意识就附着在前五识起作用,叫做五俱起意识。第七意识作为前六识的意根,也就是支持第六意识,变成分别同时加以执着,同时也支持前五识,看一切境界,同时执着。因此,六、七是修行转捩点,修行要在哪个地方下功夫呢?要在把这个执着转掉,变成无所着、无所住;把分别心的第六意识,变成平等不分别。因此我们要了解,五八六七果因转,转来转去,其实,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


    但用名言无实性,譬如说:前五识空无自性;第八意识空无自性;第七意识空无自性;第六意识也空无自性,那是因为迷惑的众生,所以,佛特别为了让大家稍微清楚的了解,在解这个次第的法门当中,了解佛法的义理深浅,因此才定出前五识、第八识、第六识、第七意识;但是,这八识,统统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所以,转,其实,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但用名言无实性,只是说:说一说而已,其实,没有东西可以转。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达这八识都是虚妄不实的,识就是性,知道吧!它是一,不是二,是一,不是二,迷了叫做识;悟了叫做性,性识周遍法界,其实,识就是性,性就是识,是平等不二的。知道吗?所以,性的展现就是智,为什么说转识成智?对不对?大悟以后,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这是为什么?因为都同一个本性。是不是?所以,转识成智,其实,都来自一个清净自性,没有转来转去,方便说。


    若于转处不留情,如果在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还不加一个“转”字,就:我在转念头!譬如说:我不执着,还加一个:我不执着!这个就变成执着了,这个叫做转处留情了。当你在愤怒的时候,人家讲:哎呀!某某居士啊!你不要生气、不要执着!你说:我才不执着呢!这一句话有没有执着?有啊!还在生气啊!所以,虽然说嘴巴讲:我不执着,我不执着!可是,那种态度就是很愤怒啊!对不对?所以说:若于转处不留情,如果在转识成智,还不能着一个“转”字,“情”就是说:还着一个“转”的这个念头,“情”就是念头、观念。如果在转识成智、转迷成悟、转染污成清净,当下还不留任何“转”字的观念,这个就是染净一如、迷悟一如、境智一如、心境一如,佛法是平等不二法,不能分开心跟境、境跟智,没有这样分的。是不是?


    如果在转识成智、转迷成悟的地方,不留任何的观念,不加注任何的观念说:我在转。“繁兴”就是种种的境界,叫做繁兴,到菜市场去,吵闹,你也是心如如不动;你到百货公司去,很多人,是不是?心还是如如不动。众相本来就空,如果大悟,你来一百万,师父上台演讲,来一百万也是空啊;来一千万也是空啊!为什么?本来自性就是不可得啊!所以,“繁兴”就是种种的境界,你行住坐卧一切、种种的境界,永处,你就永远安住在那伽定,就是佛定。意思就是说:你大悟了、明心见性了,见到如如不动的心性了,你到哪里都解脱!


    今天如果说,我来参加春天呐喊;当然,我不会去参加那种地方啦!去看看,你看,我会迷惑吗?对不对?什么境界会让我们迷惑颠倒呢?我今天如果到百货公司去,看了很多的东西,就是如此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啊!所以,就随缘吃、随缘住、随缘用,一切法总不可得。因此,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无所滞碍,见性就是有这个好处,不管你到哪里、哪一种境界,你都不会迷惑颠倒。


     底下,说:最后一句之义:即使处在内自身心、外面的境界,种种生死来去不断之中,也永远住于那伽定之中。所以,在《楞严经》,世尊开示:在我们的如来藏性,找不到生、老、病、死,觅其生、老、病、死,了不可得,找不到这种东西。所以,我们论生、老、病、死,那是在相上论的,呱呱落地是生;年纪大了、皮肤皱了,就老;躺在病床上是病;到最后死了,棺材埋起来了、盖起来了,或者土葬,或者是火葬,然后说:这是死亡。世尊说:我们身上有一种不死的,就是清净自性,是永恒的法身慧命。所以,种种生死来去不断之中,也永远住在这个那伽定之中。“那伽定”,佛定,就是龙象不动之定。我们常常讲:喔!你是佛门的龙象!


    6、《付嘱品第十》中这么说:“汝等若欲成就(一切)种智,(也就是佛智),须达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什么叫做一相三昧呢?底下讲:何谓一相三昧?注意!这个很重要的!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什么一切处呢?不管顺境、逆境,你的因缘如何,你结婚、不结婚;你在家、出家,都不管!你就是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千万不能......“憎”就是恨;“爱”就是执着。亦无取舍,我们爱就取;不好的我们就舍,叫做亦无取舍。于彼相中不生爱恨之心,因为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有了取舍就是得失心,麻烦、烦恼就到了,烦恼就到了!不念利益成坏等事,什么利益?跟我有好处的,还是没有好处的,为什么?所有的利益都是虚幻。成也是幻、坏还是幻,不念利益成坏等事。


    安闲恬静,就安住在这个寂静之处。虚融澹泊,虚融就是把心空出来,就像一个虚空可以包容一切,叫做虚融,无所不容。这个“虚”就像虚空,就像虚空可以融入一切相,我们一个大修行人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在一切相,都可以慈悲喜舍的对待每一个众生;当然,还要看众生能救不能救啦!这个澹泊就是淡泊一切,看得很淡,什么都看得很平常心,此名一相三昧。


    诸位!单单这一句,世间人是绝对做不到,世间人要面对这个现实,要赚钱、要上班。有时候,我们出家人在没有大悟以前,都会搞一些自己突出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落入烦恼的坑洞,自己不知道,好像要修行,要搞出一个什么东东,这个会烦恼的。诸位!修行是修不出任何东西的,悟无所得,就是修行,把万法本空,用在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交会点,就是修行。


    譬如说:我们有一天会死,诸法都是败坏之相,把这种心情用在今天,东西被偷了,哎呀!迟早会走的啦!现在拥有了,我暂时用一下!为什么?没有一样是我的,把终点的观念、智慧,拿来现在的起点用,会很好用的,会很好用的!是不是?既然人都会死了,那么,所有的诤论,没有任何的意义;所有的是非、恩爱,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就是这样子,平实、平淡、平凡的过日子,过着一种非常超越的日子,幸福、快乐的日子就接近了!


    底下,什么叫做一行三昧呢?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直心就是不诳,就是不可以扭曲,为什么讲:纯一直心?这个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世间人就是戴着一个假面具,所以,没办法见性。世间人很好面子,在北京念书,他就说:我儿子念北大!其实是在北京念书啊,跟北大有什么关系?他的女儿如果在上海念书,就说:我女儿复旦!其实是在上海念书,上海念书、念大学,跟复旦有什么关系?在台北念书,你能说:我是念台湾大学吗?所以,我们因为跟内心里面那一种诚恳、单纯的真善良不相应,因为我们要过现实的生活,彼此之间互相警惕,因为不是修行人,我们讲的是世间人,所以,大家变成用一种面具,就是我骗你、你骗我。


    什么是大人的世界?大人的世界就是互相欺骗,明明就很讨厌这个人,可是,一见面,一直赞叹这个人;有时候,表面上对你很恭敬,背后呢?是伤害你,伤害你!为什么?什么是世间的大人世界?就是虚伪的世界,戴着一个假面具的世间。为什么?大家要从中获利啊,不敢得罪主管。所以,我们要达到这个纯一直心,就是要把假面具拿下来,修行跟学历没有关系,不须要动不动就说,你是什么北大、台大、复旦、哈佛,这样欺诳人家。没有念书有什么关系?六祖也没念书啊;广钦老和尚也没念书啊,二个都是一代祖师啊!


     所以,因此,这个当然是站在学历的角度,只是一个小职员,他就说:我是哪里的领导、是哪里的经理!名片啊!所以,现在就是这样,诈骗集团也是这样,新竹的,你看有一个工程师,笨到这种程度的,新竹的工程师,已经干到工程师了,然后,因为他没有时间交女朋友,就上网。上网以后就看到那个相片,就一个很漂亮的小姐,然后,来往了。这个小姐是透过朋友介绍的,然后,这个朋友就告诉这个工程师,说:这个人很可怜,她要去美国念书没有钱,然后,她爸爸、妈妈现在中风、生病,然后,这个工程师一次就汇钱,又汇钱......一直汇,汇到多少?汇到四百多万,汇了四百多万,二十几笔啊,还没有发现;后来,最后才发现了,抓到了,原来是同一个人,就是跟他介绍的那个,这个女朋友是虚拟的,虚拟的,你知道吗?没有这个人存在,是随便拿一张最漂亮的相片给他看,(未完)




文章转自梵音视频  2020-03-1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61: 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世间人就是戴着个假面具没办法见性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