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233:接受逆境把破碎的婚姻或家庭变成增上缘。能转念头坏事变成好事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8-13 12:10 点击 103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 越三空-0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楞严经表解》八三页,八三页的中间,解一六亡,上个星期我们讲到解六结,越三空。中间,解一六亡,你只要针对一根,然后起不生不灭的返源,那么,六根应时解脱。意思就是:同一个本性,开悟见性,眼虽然叫做见性,也是本性;耳叫做闻性,也是本性,所以你从一根下手就很方便。那么,根根有六结,结就是在外尘上起烦恼、起执着、起分别,在眼睛来讲,明跟暗就是眼睛的尘结;动、静就是耳根的尘结;通、塞就是鼻根的尘结;甜、淡就是舌根的尘结;合跟离就是身体的尘结;生跟灭就是意根的尘结。


(下附《楞严经表解》“六解一亡”表格)


     为什么叫做尘呢?是因为它会染污我们的清净自性。尘是对众生讲的,如果是圣人来讲,就没有这个了,真如本性无关于明暗,无关于动静,无关于通塞,无关于甜淡,无关于合离,无关于生灭,因为说法都是针对众生的根器讲的,才有这一些叫做尘;如果是圣人,就是应念化作无上知觉,就不叫做尘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心。所以在圣人,以佛的角度来讲,就没有这个所谓的尘结、根结等等、觉结、空结、灭结,结是对众生位返流回去,要证入到如来地前,叫有结,叫有结;对究竟的佛来讲,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解一六亡,就是明、暗、根、觉、空、灭,这六结,就是眼根的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这是耳;通、塞、根、觉、空、灭,这个就是鼻;甜、淡、根、觉、空、灭,这个就是舌;合、离,身,就是身根,合、离、根、觉、空、灭,这个是身的六结;生、灭、根、觉、空、灭,这是意根的六结。


    好!那么,我们简单解释一下:眼睛在明,或者是暗处,迷失了本性,往外,趣流奔逸,迷失了,心中打结,这个就是明暗。对耳根来讲叫做动静,在动态的时候迷失了,或者是在静态的时候产生恐惧了。很多人自己一个人太静了不敢住,怕鬼!这个叫做静处里面生恐慌,在动处里面生迷惑。但是,如果悟道的圣人,动、静,他叫做一如,体用不二,性向一如。所以外尘的动跟静,跟本性无关。通跟塞,鼻子不是通,要不然就是塞,或者是我们对这个鼻子,就喜欢有通才能够活,有时候;这个「塞」就是阻塞,或者也可以解释说暂停。譬如说:呼进去、呼出来都要通,中间停顿了,也可以说叫做塞,暂时停顿一下。那么这个鼻子不是通就是塞,鼻子就是闻味道的,对这个主厨来讲就不得了了,做这个素菜要香喷喷的,色香味俱全,就完全要靠鼻子。这个鼻子要是嗅不到味道的话,这个人很难做厨师,因为闻不到味道。


     再来就是甜跟淡,就是舌头尝这个味道,甜跟淡,这二个就迷失了无量无边的众生!鼻子喜欢嗅香的,舌头喜欢尝这个山珍海味,这二根,就差不多迷惑了一切众生。包括电视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叫你觉悟的,叫你说怎么做才会好吃,怎么做色香味俱全,怎么做养生,怎么做、怎么吃,差不多都是这个节目。当然,这个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随喜,不是说都不好;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单单鼻跟舌,就迷惑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那这个身就更难了,合,身叫做触尘,要合,譬如说这个身体要和合起来,才有感觉嘛!对不对?合,根,如果这个是根(师父举左手为根),那么这是尘(师父指右手为尘),(左右手相合)这个才有触尘,对不对?根,这个尘,这样才有触尘。如果离的话,身体离开外面这个尘,没有touch到,没有接触到,这个身体没有这个感觉,没有感觉,风也要吹过来,一定要触碰到身体。这个身体是很难控制的,你不相信吗?很简单,你回去,今天晚上,你那个弹簧床你不要睡,你换一个木板,你睡睡看!这个触尘你没办法,整个晚上你一定睡不着,你不习惯啊,不习惯。好!你不相信吗?你那个棉被沾一点水,被单沾一点水,盖起来,整个晚上睡不着!对不对?那个不是湿得很严重,就是一点点湿那个感觉,哎呀!就不舒服,整个晚上就是为了那一点点湿湿湿,其实是不影响啦,但是,你还是睡不着!所以人对这个根身、色身的执着,是无以复加的,太难突破了,太难突破了!


     那么生跟灭,就是对外面落下来,缘起的话就生,缘灭的话就灭了。那么,这意根有同时意识,还有独头意识,同时意识就是跟前面的五根起这个意识,叫做同时意识。那么,跟五根脱离关系,然后自己一个,把眼睛闭上、耳朵闭上,内心里面还是继续想着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就是独头意识,这个意识非常可怕!当你产生一种强烈执着的时候,诸位!这个不是你用安慰有办法的,也不是你劝导,你就是你一个个性就好,你一个个性,说:哎呀!这个个性,人要能听得进劝。这个个性,你一带上去的时候,无量劫来的个性,意根在强烈的执着。所以,简单讲:修行就是从心中彻底的改变才有办法,要不然没办法,佛来也没有用!对不对?了解心法:喔!原来修行是对自己的心性负责,不是外面给我们增上缘;外面给我们的增上缘力量有限,说要成佛,即心就是佛,就单刀直入放下。所以,这个意根太难修了,太难修了!但是,如果你方法对了,也不会很困难,了解诸法如幻,也没有所谓过去,也没有所谓现在,也没有所谓未来,诸法如幻,幻无实性,体性本空,直捣黄龙,直接就达到真如本性。


    所以这些动、静、根、觉、空、灭,只是举这个耳根为一根。所以修行,娑婆世界以这个耳根来修行是最快的!换句话说:听经闻法,比你自己看书更快,以娑婆世界的根器来讲,眼睛看不到的人,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聋哑,这个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也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哑巴只能发出啊啊......那没办法表达!简单讲:在这个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的角度来讲,眼睛看不到的不是最不幸,是耳朵听不到正法的人最不幸!那个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常常会误解佛经;用耳根来听,单刀直入,契入真如本性,一刹那之间,即进入修行的状态。所以,耳根好的人,是最幸运的,最幸运的!


好!再翻过来,九0页,九0页中间,本经的结文,后面,有关本经成结会合表,看底下:(附表)


     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目发尘。心性就是真如;狂是指无明;乱是指业相、转相、现相。注意!《起信论》讲的这个十相,跟《楞伽经》讲的这个十相来配对,有一点点差异,有一点点差异。师父已经重复讲了:看经典不是锁死,他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每一个教义、每一个教理、每一个时空性都不太一样,每一本经典,所以,佛有种种的善巧方便。因此天台跟华严的判教就差距很大,包括唯识的判教,就差距非常大。所以,经典不是锁死来看,说:这一本经典讲这样,那一本经典讲这样子。不是这样子,是因为时空不一样、根器不一样,唯识判自己是了义教;但是在祖师大德判,认为唯识是不了义教,所以,这个判就差很多!因此你这些都是叫做参考,参考。


    乱就是业相、转相、现相。知见妄发就是智相,这个就是分别心跟执着心。发妄不息,就是这个执着就连续性,相续相。劳目就眼睛产生疲劳,这眼睛产生疲劳,就是真如本性被遮盖了,往外拼命的执取相、计名字相;计名字相包括语言跟文字。执取相就是二六时中那种我执,是打不破的,太难了,执取相,我还有我所有。那么,计名字相,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切万法,都给它一个名字,同时加上一层执着,而不了解说: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那么,执取相再计名字相,接着就拼命造业了,就起业相了。发尘就是业系苦。所以简单讲:在座诸位!为什么修行人首重因果?你只要牢牢记住就是说:我们今天所作所为,因果到最后会回归到自己,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逃不掉的!


    底下,起信十相配五阴来讲,真如、无明、业相、转相、现相,这个都在第八意识讨论,因为它太微细了,叫做识阴。智相、相续相就是行阴,「行」就是刹那生灭的意思,刹那生灭。那么执取相、计名字相就是想阴,无时无刻不想。所以我们修行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了解诸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那么就放、就舍。起业相就是受阴,就是说我们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这些感受,这些感受的反应出来,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造业。所以,人实在是很可怜,叫做作茧自缚,就像蚕丝一样,为了生存,为了一点点钱,为了一点点名,或者是男女的感情,为了一点点欲望,就差不多造了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发尘,业系苦相就是色阴。


     那么,五阴配五浊来讲,识阴就是命浊,行阴就是众生浊,想阴就是烦恼浊,受阴就是见浊,色阴就是劫浊。那么五阴配八识来讲的话,就是识阴第八意识,行阴第七意识,想阴第六意识,受阴就是前五识,包括配合这个色阴。那么,这个见浊呢?有五识跟五根,劫浊是五根跟五尘。好!再看一遍:命浊是第八意识;众生浊是第七意识;烦恼浊是第六意识;见浊是五识,还有外面的这个五根;那么,劫浊是内五根,还有外面的五尘,内五根还有五尘。本经六结,第八意识灭结,这个是大菩萨断的,什么叫做灭结?就是包括你在观空,都不行,一定要妙性天然。说:我把它观空,一切法尽皆空!这个就是生灭,但有能所,尽是尘,就是空执。那么,第七意识破二个结:空结、觉结,第六意识跟五根呢?就是根结。那么五尘就是静结还有动结。所以这个动、静、根、觉、空、灭,是举耳根,六根里面的耳根,这个耳根就代表六根,六根讲的都是一样,所以举一就是六。


    本经的六结跟三执:灭结就是空执;空结、觉结就是法执;根结、静结、动结就是我执。 解释一下:先从我执,我执就是执四大为自我,妄想心为我的心,这个就是我执,认为这个妄想意识心就是我的心,不晓得这个是前尘分别影事,不知道!对这个色身不了解是缘起、是四大,父母亲还没有生我们以前,根本就不存在;生我们以后就变成缘起法,而这个缘起法,我们误认为这个就是「我」,所以这个牢不可破,我执。


    那么,这个法执呢?诸位看上面:觉、空,这非常重要!如果你向大众说:我觉悟了!然后大张旗鼓的告诉自己:我大彻大悟开悟了!诸位!这个就是凡夫。真正悟道是默契而已,不能说!所以这个觉,一直说:我是大觉者!这个称赞自己,就是对法上的执着。这个法执,再讲具体一点,让你更受用,当你崇拜某一个上人或者是法师、或者是金刚上师,然后执着就是说:全世界没有比我师父有修行的!这个叫做法执。或者是你听了某一种法,哇!持某一个咒,非常的好,然后否定别人的存在,这个就是法执。或者说:我念佛念得非常好!好像全世界不修净土法门,就是全世界都是很可怜的,没有救了!末法亿亿人修,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不念这个佛,可惜!然后怜愍一切的众生,这个叫做法执。或者是你对某一种道场,有特别的偏见、关爱,这个统统叫做法执。


     我去台北的时候,有一个信徒,女信徒,在我面前讲说:师父!我认为我们那个上人,某某人,修苦行是全世界最有修行的,我认为他是佛!嗯,我们也是默然,接下去也不晓得......因为这个剧本不知道怎么接,接不下去!你不是别人,你怎么知道别人没修行?你没有跟其他的法师:西藏的上师,或者是汉传、南传,人家修四念处,你怎么知道别人没修行?所以这个对法上的一种偏爱,变成有:是法不平等,有其高下,这不懂得法!懂得法的人,连这一句不行,连动念都不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嘛!是不是?那我就问了:你们上人叫你怎么修啊?我们上人叫我们观空。我跟她讲:诸法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观它,头上安头?她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我说:连我这一句你都听不懂了,更遑论后面的真如。她也不晓得什么叫做头上安头,这个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所以我们,凡是来讲堂上课的,千万不要犯这个过错;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我尊重每一个法师的修行方式,也尊重每一个道场的道风,也尊重八大宗派各有自己的缘起、时空性,和背景所依据的经典,用这样的尊重,反而更贴近真如、更贴近平等心。所以当你欣赏某一个法师的时候,并不适合在其他的法师的面前一直赞叹,对方会不舒服,叫做不舒服。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你跟我跟慧律法师有缘,仅止于此:「我跟法师的法非常的相应,我非常的受用!」仅止于此,后面就不要再称赞。如果你要赞叹师父,来到我的门前,我们把门关起来,你就可以开始尽量的称赞,那个就可以,没人听到,不要紧;公开的那个,这个不好,修行人不应该这样子。所以我教导你的,统统叫做佛的心,修行人以此为我们的借镜。


    所以这个觉结跟空结很难突破!为什么?他就自己觉悟了。或者是:我观空,我能够放得下一切!所以,有的人一修行就说:慧律法师!我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我统统放得下了!放得下,这一句也是多的,本来就没有东西,你还在那边多一个放得下,这个也是多的。所以,对法没有执着,就是默契而已。然后再最后一个,这大菩萨修的,叫做灭结,「我把生灭全部灭尽了!」这一念叫做生灭。知道吗?我统统灭了,灭,就是真如相应,无可言说,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内心唯是一心,唯有真如,真如者不可说,默契而已,要体悟到这个,要相当的功夫。


    有一次,我年轻的时候,那时才三十二岁,我们在山上的道场,有一个老参,在用完了这个......有的持午、有的晚餐,时间过了,洗个澡,大家刚好聚着,老参跟我们三、四个,刚好往下看,风景不错,那老参就说:哎呀!今天皓月当空,微风徐徐而吹,微风拂来,特别的清爽。来!法师!第一个,法师!你说说看,风吹这个树清凉,发出沙沙的声音,你看看这个,你能表达一下你修行的心境呢?他说:风一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无比的清凉;但是它在演说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嗯!这个老参点点头:嗯!不错!第二个,你呢?你的体悟?他说:万法唯心现量,那有什么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些都是相,相不可得,就是万法唯心,万法唯心,就是不可得,其实不可以在相上论断。所以,所说的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其实是唯心的现量,本不可得,无可言说。他说:嗯!这不错!第三个:慧律呀!你的体悟是什么?我那时候来,不说第二句话,就直接进入寮房,一句话都没说。这个老参很惊讶,就跟着我后面来,他就问说:慧律!你是真悟还是假悟啊?我就摸摸他的心脏,我用右手摸摸他的心脏,跟他讲:我说:你的心还有真跟假。我三十二岁便能领悟究竟第一义谛没有能所、涅槃实相的道理;但是,随着这个时间往前推,三十二岁、四十二、五十二,一直到今天接近六十,我给大家一个名词,叫做经验第一义谛,那个体悟就更深入!


    有一个法师来到我的面前,说:慧律法师!我觉得佛经讲来讲去,讲的统统一样,也没有什么好说。我跟他讲:法师!你对一半,佛经讲的统统一样,统统要开采涅槃妙心,你这一句话讲对了;但是,经验第一义谛的体悟就不一样了!你今天你三十二岁,你讲到这个实相,你的体悟跟十年后、跟二十年后、跟三十年后,你的体悟会更深,一直一直契入更深的地方,这个经验第一义谛,各人体悟深、浅不同。这个面包,对不对?这个面包,你看,面粉都是一样的,机器、仪器都一样,这个面粉做起来,会做面包跟不会做面包的就会差很多,有的做得很可口,有的焦头烂额,对不对?有的香喷喷!是不是?你看这个。佛经都是一样的,当你悟明心性的时候,从你本性流露出来的这个法,跟依文解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你坐在这里,绝对功不唐捐,不会浪费你的生命跟时间的,因为每一次,你今天听到的,也许你今天用不着,也许五年后、十年后,在一次的这种恍然大悟:喔!原来十年前我在文殊讲堂上《楞严经》,师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刹那间契入,那个法的喜悦不可言喻!但是你要十年后那种法的契入,就必需今天要吃一点苦。所以你今天来,讲经说法,也许你不受用,你听起来觉得很陌生、好吃力、听不太懂;但是,这个没有关系,佛法就是要这样子,就是要这样子。只有坚持,唯有坚持、唯有精进的人——修行人,才能打开佛陀涅槃般若之窗,只有这样子,没有其他办法。


    好!底下,三执,我执就是我空,破了法执就是法空,连这个空也不能着,叫做空空。诸位看左边,九一页右上边,色就是动跟静,就是人空;受就是根;想就是觉,行就是空,识就是灭,动、静、根叫做人空,(破我执);觉跟空,法执,法空(破法执);灭就是空空(破空执)。好!诸位请把《楞严经讲义》请出来,666页,这一段是讲:【丑二决定从根解结脱缠入圆通义(分二)】【寅初教从根以解结二示脱缠入圆通】【(寅初分五)】【卯初决发增上胜心二法喻当知结处三确实指根是结四备显六根功德五教其悟圆入一今初】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是说:你要用对心,要用对心,从根入手,发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修行。


    666页,中间,【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於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这个第二义者,这个不是第一义谛那个第二义谛,不是的,这个是根据前面的。好!诸位恢复一下记忆,翻开652页,652页。为什么要翻来翻去呢?因为要恢复你的记忆。因为听经,你们知道,初学佛法听一听,他回去放着,下一堂课,下星期六再带来,听完后就保持如如不动,他不可能再去翻书,所以,他听完就还给我......他听完就还给我,听完一定还给我,这很正常!听完,他就一定会还给我,高兴着中秋节快到了,他怎么会记得这个?所以一定要恢复一下那个记忆。


    652页,看大字体的,【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继续看左边大字,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往左边看,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好!翻回来,666页,这样知道吗?第一义就是这个。


    好!现在【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诸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你在不舒服的时候、不愉快、起烦恼的时候,你要坚定说:只要是假相,我就放下!只要是有为生灭法,我就放下!诸位!这个世间你看到的,根、尘、识十八界,哪一种不是有为?哪一法不是有为?哪一法不是生灭?所以修行,你看到这个是生灭法,你就放下!世间人只会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我们知道,这个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就放下。


    底下,【首句牒名。】【上科拣择因心,此科承上拣择既定,则决定从根解结,以为此科之宗,】所以,这一科最重要的,就是决定从根解结,脱缠入圆通义。【方克脱缠,顿入圆通以为此科之趣。从根解结,是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前三卷半,佛开示真因地心,为最初方便,上科所拣之因心,即佛所示之因心,此科依此因心起修,为初方便,即入初发心住之方便。住前工夫,初学最关紧要,不得不详细发明。既教舍识用根,】舍生灭,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尚要示以选择圆根。】要选择一根,因为六根同时修,凡夫没办法,不是佛,佛,根根都是圆满的。【文云: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就是说:圆根修的话,刹那之间见性;要是不圆根,修百千劫。所以要找对方式,就像六祖讲的: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就是这个意思。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较之从(六)尘从(六)识从(七)大而修者,】从尘、从识、从大,就是六尘、从六识、从七大而修者。【其迟速何可以算数计耶?此为至巧至速之法门,故题中称修证了义。】


     【此第二决定义,佛意汝等必欲发菩提心,必欲亦即决定义。菩提心,即大道心,】的众生,【求成无上佛道之心,又即最上乘心,不求声闻、缘觉,惟依最上乘,】最上乘就是佛乘。【发菩提心,此属愿。】 【于菩萨乘,生大勇猛者:即依愿起行,菩萨为大道心众生,是已发菩提心之人,而修最上一乘之菩提行,生大勇猛,精进不退之心。】诸位!这个精进不退,就是敲开般若智慧的大门、关键。因此修学佛法,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可是,心是非常坚定的!【决定弃捐(舍也),诸有为相:即舍权、小,所用生灭心,】生灭心简单讲:就是意识心。【为本修因者。有生灭,即是有为相。】简单讲:如果你今天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被有为相所干碍、困扰,就表示说你没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也就是:今天你在你的四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生灭法;在生灭法彻底没有意见,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法,不用另外寻找,当下就是!所以有的人问:师父!什么是无为法?我就跟他讲:就是有为啊!那什么是有为法呢?就是无为法嘛!所以,有生灭即是有为相。所以在这个,诸位!要看开、看破,是生灭法,就是法,就是舍,就是有为相。


     【此文内具三种决定:一、决定发菩提心;】诸位!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不怕一切苦,这是真发菩提心的人。一个修行人怕吃苦,就免谈了,就免谈!【二、决定修菩萨乘;】一切众生都要度,所以我们最近这个e-mail 很多,我都跟赵慧批示:不舍一个众生,只要这个众生有缘的;除非是很糟糕的、要来乱的,那就没办法了!只要这个众生有一点点善根的,我上面都批示:不舍一个众生。所以,决定修菩萨乘,就是一切众生都要度。【三、决定舍有为相】旧版误植为二(新版已更正)【(即决定舍识用根)。此种愿行,实属可嘉!故下示以决定从根解结,方能依因克果也。】


    底下,【卯二法喻当知结处】【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此承上欲捐有为,须离烦恼;欲离烦恼,须绝根本。】「绝」就是断,「根本」就是根本无明。这个烦恼它难断,就举我妈妈的例子最明显,她知道要念佛,可是,她烦恼一来的时候,我就劝告我妈妈说:哎呀!不要烦恼这个啦!然后她就会说:不是我要烦恼的啊,它自己跑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她的意思就是说:烦恼来,不是她能够作得主的。从哪来?她也不知道!所以,这个在经教上不通,或者心性上不明,就会用了很大的力道要把佛念好;可是,就是怎么念,念不好!因此,修行它是点滴的功夫,点滴的功夫。所以想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好的人,那就要听经闻法。


    所以,【故教以应当审察详细,烦恼根本。烦恼是生死苦果之因,别】分别来说,【则根随等二十六法,】「根」就是根本烦恼,「随」就是随烦恼。根本烦恼加上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在《百法明门论》就讲过了。那么随烦恼分大、中、小,大烦恼有八,中烦恼有二,小烦恼有十,这个在《百法明门论》都讲了。所以,这个「根」是根本烦恼,「随」是指随烦恼。那么,根本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六加二十,就是等二十六法,统统是烦恼法。【总则唯是六识,以六识对境分别,生诸烦恼,此属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就是见思惑,后面还有微细的,或者尘沙,还有根本无明。【根本即最初生相无明,和合八识之中,结滞六根之内,六根见闻等性,皆无明力,转本有之智光,成能见之见分,能生枝末,】所以称为......【故以根本称之。】就像一棵树一样,一棵树,有树根,它就会有树枝,慢慢的,微细的树枝,再来就是长树叶、开花结果等等。所以这个根本无明,是取用树木来比喻,那么根本无明,当然就是最微细、最难破的了!


    【由是观之,生死根本是六识,佛判真妄二本中云: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诸位!那个「攀缘心」,特别注意!就是看了相着迷了;但是,全世界都是这样,到百货公司去,眼睛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全世界哪一个众生不是这样?你学画画,心也是这样往外攀啊,然后再自我想像,看怎么画。对不对?写毛笔,虽然是说可以运作一下,但是它还是相,借相暂时使心静一下。所以,无论你学音乐、你学服装,对不对?无论你怎么千变万化,这个心始终定不下来,你这都是用外面的攀缘心,这个所有众生都是这样子。用攀缘心,为自性者,【烦恼根本即是六根。】


    【后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汝欲识知,俱生无明,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者:即审详此烦恼,自从无始以来,如何谓之发业无明?如何谓之润生无明?发业,即是造业之因,能发现行之业用,】我们现在的造作,叫做现行的业用,当下的造作。【如十二因缘,过去之无明;润生是业之缘,三缘会合,】三缘就是:父亲的因缘、母亲的因缘,还有自己的业力、业识。三缘会合,【能润今生以受生,如十二因缘之爱取,即中阴身投胎时,一念想爱是也。此二皆烦恼。】


    【谁作谁受:即推究根本,意显六根,自作自受。不言六根,而言谁者,】那不是六根,那到底是谁呢?【即令审详,自审自悟也。】所以,佛是我们增上缘,悟不悟,要看自己的心。所以因此,自己不改变自己,善知识在旁边也没有用!就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也有人愈远离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相应,不相应。有的人很敬佩释迦牟尼佛,就像那一些证果的阿罗汉,都是佛陀的入室的弟子,对佛十足的信心!可是,那一些没有威仪的、毁犯戒律的,佛陀一往生、一入涅槃;你看看那个《大般涅槃》,看了就伤心掉眼泪,「那个髡头沙门终于入涅槃了!」就是骂佛,就是佛在世的那一些不修行的、散漫的比丘,因为佛制了太多的戒律了,框住他,他受不了!所以佛入涅槃,他说:这下可好了,自由自在了!你看,佛当时在世,是圣人中的圣人,而有因缘跟着他的出家,都有那一些不肖的份子,更遑论说我们今天这样子的局势呢?对不对?所以,人家来听经闻法,我们随喜功德。对不对?佛在世,有人离佛愈来愈遥远啊!所以说:在讲堂,同样是在讲堂,有的人离佛愈来愈近;可是有的离佛愈来愈远......愈来愈远啊,为什么?这是心的问题。


    【此文烦恼根本是六根,意隐难明,】当知六根就是八识,(【当知根即八识,】)由里面,【由八识引起六识,】由里面最微细的八识,引起对外尘分别的六识,【起惑造业,依业受生,推末由本,是第八见分,映出去而成六识,为生死根本,六根复为六识根本,】所以,【故令细推,发业润生,实是八识,自作自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这个文字很简单,就不用解释了。【此承上文。】【汝既决定发菩提心,修证无上菩提之道,必要断除烦恼,欲断烦恼,必先究其根本,故语之曰:设若不审详观察,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从何处而起颠倒。根指有情四大六根,】有情内四大之六根。【尘指无情】外【五大空界。】地、水、火、风、空,地、水、火、风、空,叫做五大的空界。【此根尘本非实法,】叫做依他起性,只要是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根尘本非实法,【故曰:「虚妄」。】


    所以修学佛法,说难很难,说简单,这太简单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见,即名诸佛;离一切语言,即名诸佛;离一切文字,即名诸佛,就是一个「离」字!可是到达功夫成熟的时候,就是即,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即一切相,他还是佛,如智里面,非离非即,没有东西可以离,也没有东西可以即。为什么?诸法本来就空相,空相哪有能所?哪有即跟离这种东西?所以说法一定是为众生而说,讲离、讲即,都是在众生位讲的,在究竟的如智里面,没有这个。讲一切法无生,它是在形容真如;你着一个无生,无生,它就是生,众生不晓得生即是无生,佛性非生非无生,讲一切法无生,那是叫你体悟当体即空;你着一个无生,这个无生又变成有。佛法它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体悟的功夫有深、有浅。他讲一切法无生,他还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无生,不晓得体性本空叫做无生。体性本空就无可言说,不能讲生,也不能讲无生,生即是无生,无生不坏生。为什么?缘起就是不坏性空,性空不坏缘起。


    底下,669页,第一行:【乃因颠倒而有,颠倒即本末无明。】根本,还有枝末无明。【此颠倒起处在根,佛不明言,但曰何处,要其自审,即究根本也。颠倒起处尚且不知,云何降伏烦恼,取证如来正位?此文与第一卷,】当中,【佛语阿难,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但要断除烦恼,必先审得根本;】审得根本。【为国王讨贼,必先捣其巢穴,除其首脑,使其无所依藏,则自离自散,自降自伏;】诸位!记得!修行要根本修,下手处就一定要对!这个就是跟对师父跟跟错师父,是有天壤之别!跟对师父,悟则刹那间;跟错师父,迷就尘点劫,因为他从来不跟你讲这个究竟义,就是怎么样都是善巧方便的相,搞来搞去,到最后死亡的时候,发现这些都用不上,那就是怪自己的福德因缘了!【反言若不知处所,云何降伏坐令太平耶?】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你看看这个世间人,要解开这个结的人,如果他看不到打结之处,处尚不知,如何知解?说:把那个绳子解开。他不晓得绳子的结打在哪里啊!绳子还好比喻,心呢?心打结了,谁有办法呢?所以,佛法的伟大,就是解决全世界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心的打结。所以,在座诸位!一个人在很伤心的时候,你跟他安慰,没有什么作用的,你只要防止他不要去自杀,已经算不错了!真的!那个安慰没有用的,那个力道太小了,他的结在哪里,他不知道的。所以,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他就一直说自己受到很大的委屈,想起来就会哭泣,为什么?他心中有结。如果他转一个念头就说:这个就是我的命,这个就是我修行的阶段,一定要去突破,逆境反而好。他欢喜去接受这个逆境;或者是这个破碎的婚姻;或者是破碎的家庭,这些变成他的增上缘,反而是好事。所以好事、坏事,但看你懂不懂得转你的念头?修行也是这样子的,你能够转你的念头,所有的坏事就变成好事,但看你的心。那么,你的观念转不过来,就永远困死愁城,跳不出来的,跳不出来的!


    还有一种是药物伤到,那个药物伤到就没办法了!因为我们年岁愈来愈大的时候,我们的脑部会愈来愈退化了,如果那个带氧量不够、呼吸不顺畅、糖尿病病得太严重了,长时间的服用西药,这个你要很小心,这个已经不是观照的问题,它是属于药物被控制了。你一开始依靠药物,后来这个药物控制你了,就变成你作不了主!尤其是消炎的、止痛的、安眠药。许多的作家,还有电视的写剧本的,还有这一些所谓的名人,他们忙到凌晨一、二点,一、二点,我看那个有时候在讲名人他们的生活,哇!那种日子我们不敢过!他说:当我编剧编到很累、写作写到很累的时候,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抓了一把药,安眠药就往嘴巴里面塞,就睡了,睡了!睡了一天、二天、三天,诸位!这个长年累月下来,是很可怕的,每天一点点少许的砒霜,少许的砒霜......再来,不吃就不能睡;不吃再不能睡的时候,你就作不了主。所以,立刻改掉安眠药的人,医生说:立刻得重度忧郁症!她身体立刻会发抖,而且会失控,中枢神经......她老是往负面想,破坏中枢神经的时候,她脑筋里面想的,都是心悸、恐惧,不管任何事情,讲的、想的都是负面的;谁要来害我了;谁要来霸占我的财产;谁要来霸占我的老公了!她已经不能控制了!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讲到这个西药的可怕;中药当然也很可怕,最好不要用药啰。这个是佛没有讲的,现在附带这个,当你一个人长年累月用这个止痛剂、镇定剂、安眠药、消炎片,长年累月这样用;当然,有时候你用短期间,这个当然是无所谓,长年累月,我指的是一年、二年。


    底下,反言若不知处所,云何降伏坐令太平耶?在座诸位!你要令太平,要身跟心都一定要,身一定要健康,心要有正见。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上法说,此喻明。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断烦恼之众生。不见所以起结之元,喻不知烦恼根本,及虚妄根尘,何处颠倒。云何知解者:以不见所以起结之处,云何而能知解?喻处尚不知,云何降伏断除,而取如来位?此文为下文,绾巾示结之张本,】绾巾就是把这个......类似我们把这个手巾打结,后面有讲。【亦即从根解结之伏线。】伏线就是作未来讲说的,这个伏线就是作未来讲说的一个隐藏。【众生根中有六结,六结即我法等烦恼,】我执、法执等烦恼。我执通常是众生,而法执通常是修行人,就是:「我修什么什么,别人没像我这么伟大!」这个叫做法执。「我们这个道场是怎么样怎么样好,其他的道场统统不如法!」这个就是法执。「现在末法时期,只有我们这个大悟,全台湾省没有一个人悟!」讲这个,这个叫做法执。【选根修证即解结。观世音耳根圆通,即解六结、】所以,六结要背起来: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人空、法空、空空。【破五阴、】色、受、想、行、识不可得。【除五浊,】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与此二种决定义,若合符节。】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先解释一下:你没有听到这个虚空吗?从来就没有听说这个虚空被你隳裂。隳(hui一声)裂,「隳」就是毁坏。你听说哪一个人去毁坏这个虚空吗?隳裂。何以故?为什么?空无形相,虚空本身就没有什么形相的,更谈不上什么打结,或者是把这个结解开,意思就是:圣人没有结,也没有解的意思。无结解,谈不上打结,更没有说把这个结解掉。所以就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本空,叫做无无明;也不能说把无明断尽,无明本空,你怎么断尽呢?就像虚空一样,我们般若智慧,妙性天然,本来就存在,里面根本就没有打结,你不需要去解它。


    670页,【前四句喻妄,有结有解,须见结处,】需彻见所结之处,需见结处就是:你一定要彻见所结之处,叫做需见结之处。方能知如何来解,(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0-13)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233:接受逆境把破碎的婚姻或家庭变成增上缘。能转念头坏事变成好事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