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188: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影像名之为法尘,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01 15:31 点击 110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经文:[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注释,[物不触知]:无情之物体不能自触而自有觉知。[身知有触]:而是有情的身根才能觉知有触。[知身即触]:众生之所以能觉知自己有身根存在,是因为有身触产生;换言之,若在完全无内外[触]的状况下,众生便会觉得仿佛身根都不存在了。所以,触尘就觉知有根身。[知触即身]:能觉知触尘者,即名为身根。[即触非身]:[即],在之义。然而在触尘的体中,非有身根可得,(亦即,触中无身)。能、所分开来谈。[即身非触]:而且在身根之中亦非有触尘可得,(亦即,身中无触)。也是能、所分开谈论。


    [身触二相元无处所]:身根与触尘二者之相,原无内外对立之处所可得;也就是说:那一刹那,能所其实都不存在,无法分辨能、也难分辨所,到底哪个能?哪个是所?所以,没有什么叫做内外对立之处,没有内外对立,那么就没有能所,很难判定能所;就算有能所,也没有办法判断。也即是说,并非根在内,而尘在外。根不一定在内,尘也不一定在外,触就很难分内外了,触就是身,身就是一定知道触,知道有身就一定要有触,就是这样子,二者很难分根一定在内,而尘一定在外。[合身即为身自体性]:若触尘来合于身根中,此触尘就应成为身根的体性之一,而不再维持它自己的体性。因此,身中应无尘——亦即:[即身无尘]。[离身即是虚空等相]:触尘一旦离于身,即成虚空之相,亦即,即不再有相可得。因此,[离身亦无尘]。[内外不成,中云何立]:[离身]与[即身]既然皆无触尘可得,则[内根]、[外尘]便不得成立;内外既不成立,[中间](识)如何能成立?


    义贯:[阿难],无情[物]体[不]能自[触]而自有[知],而是有情之[身]根方能觉[知有触]尘。有情若能觉[知]己[身]根之存在,[即]是因为有[触]产生(若无内外触即不能觉知己身存在),是故能觉[知触]者[即]名为[身]根;然而,[即触]尘之体中[非]有[身]根可得——(触中无身);[即身]根之中[非]有[触]尘可得——(身中无触)。能、所分开来讨论,总是这样子。[身]根与[触]尘[二相元无]内外对立之[处所],(并非根在内、尘在外)为什么?能、所很难分!若触尘来[合]于[身],此触尘[即]成[为身]根之[自体性],(因此触尘并无实自体性。)触尘若[离]于[身即是]与[虚空等]同之[相](即成空相,因此离身亦无尘可得。)若离身与即身皆无触尘可得,则[内]根[外]尘即[不成]立;内根外尘既不成立,[中]间之识[云何]而得成[立]?[中]间既[不复]能[立],则所谓[内、外]之[性]即[空]无自性;如是[则]即使有[汝识生]起欲[从谁]而[立界]?(因此,内、外、中之界相不可得。结论:因此可知,身识非从内外根尘和合而生。)[——以上破识从根尘和合中生]


    经文:[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是故当知],如来于权教中所示之:以[身]根与[触]尘[为缘]则能[生身识界],今以第一义谛而言,于身、触及二者和合[三处]求之,[都无]能生识之因。[则]知[身]界[与触]界[及身]识[界三]者,[本非]权教所说之[因缘]能生,亦[非]外道所计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缘幻现,相妄性真。)


    我们今天要完成这个《义贯》,现剩下不是很多;就休息二十分钟,放轻松上课。下面一段一般人还听不清楚,等一下师父稍微放慢一点脚步。明天又进入另外一个课程,就是七大,所以明天带《讲义》和《表解》。昨天讲的意法识界大部分人听不来,做师父的人,不希望你们那么辛苦的听经闻法,都听不懂,师父也很难过!为什么这个比较难了解?因为这个抽象,没有具体的东西,完全都在心灵里面讨论,所以比较难了解就是这个道理。


    好!眼、耳、鼻、舌、身,然后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等,都有具体性的东西,眼根就是攀缘色尘跟虚空;耳根就是攀缘动、静;鼻根就是香与臭;舌头就是尝味,酸甜苦辣;身体就是离、合的触,都很具体,十八界的讨论,其实有共同一个模式,就是:中间所产生的识心,是由根来的吗?还是由尘来的?由根生的吗?这讨论,不对。由尘生的意识心吗?也不对。共生的吗?根对尘共同所产生的中间那个识吗?也不对!眼、耳、鼻、舌、身都好讨论,这个意法识界就比较麻烦,是因为它没有形相,它完全在心里面去讨论,意根是心,法尘,它也是无形相,所以,变成这么抽象的东西,一般如果对唯识学不是很清楚跟了解,讨论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过也不是很难,我看就很简单了,为何你听不懂?[世尊,以何因缘,你听不懂?](引经句问众)这么简单,它不困难啊,就是讨论:根生吗?现在这里,注意看!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永远在一起,第七意识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精神领域,都一定加上一层执着的我执跟法执,所以,七八二识,一定是黏在一起、卡在一起;到成佛的时候,断了第七意识,同时就是第八意识就停了,所以,七八意识是一定黏在一起的。


    那么,就以第七意识来讨论,因为第八意识就像仓库,它只有储存的功能,能藏、所藏、我爱、执藏。那么,第七意识是发展意识的根本,是由前五识这样一直发展过来的。第八意识就像仓库,加了一层执着,变成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再来接下来第六意识,再来就是前五识。那么,既然这十八界——根、尘、识,这也是一样,根,第六意识的根是什么?根攀缘尘会产生中间的识,现在就是要讨论,[根]就是意根,就是指第七意识;尘呢?它所接触的,既不是色、声、香、味、触,为什么?它接触的是内在,色、声、香、味、触落下来的影子,叫做法尘。知道吗?它是前五识落下来的影子,前五根攀缘外面的五尘,所落下来的影子叫做法尘。


    第七意识为意根,根,要攀缘这个尘,就讨论中间这个识是怎么来的?很简单,眼根、色尘,讨论这个识,中间这个识,是因为眼根而来的,称为眼识?还是尘引发出来的叫做色识?眼根跟色尘,讨论识从哪里来,结果无所从来,从根也不对,单根不能生识;从色尘来也不对;从二个来:眼根与色尘来也不对,共生也不对。耳根也是这样子,攀缘动、静,讨论中间的耳识怎么来,是从单根吗?单根无尘不能生识。或者是单声尘生识吗?或者是耳朵跟声尘,中间所产生这个识。鼻子对香尘,舌头对味尘,讨论中间的识怎么来的。身体也是啊,身根,外面的触尘,是离还是合?离、合触尘,讨论中间的身识。那么,这个意法识界也是一样,意,当然要有意根,意根就是第七意识,它就一直牢执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意识为根,意识的根本,意根嘛!眼都有眼根、耳有耳根、鼻有鼻根、舌有舌根、身有身根,所以,权教菩萨来讨论这个一定要有根,而此根就叫做意根。


    那尘呢?它的尘是前五识落下来的影像,就是眼根对色尘所产生的眼识等等,这是权教菩萨所承认的。意根、法尘,有根、有尘,中间所产生的意识心,这个一样喔,眼根、色尘,产生中间的眼识界;耳朵、声尘,产生中间的耳识界;现在也是一样,意根、法尘,产生中间的意识界,那么这个意根是无形相的意识型态,法尘也是无形相的尘,所以,你没办法去用具体的东西,像眼根看色尘那么具体的东西,因为法尘没有形状的。所以,二个:一个是意识的执着的根,另外一个是落下来的意识型态的相,叫做法尘。所以,这里讨论的,是统统在内心里面讨论,因此你听起来会有这么吃力,或者是听不懂,就是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或者是对唯识上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过,没有关系,想要成就菩提的人,就不怕厌烦,我看就是很简单,[世尊!以何因缘,你听不懂呢?]这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就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


    6.意法识界本如来藏性。经文:[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这个《楞严经》的翻译本文字都很简单,非常简单!所以,师父一直重复说:这不是念中文系来有办法看得懂的,绝对看不懂,它是属于心性的东西。注释:[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所思],所思虑之法尘。因为第七意识要缘法尘嘛,这当然一定要。在你的意根之中,必定有所思虑的法尘存在——意根缘法尘,根一定是攀缘这外尘,而法尘却是影像而已。所以,讨论起来,二者都是无形的,意识心是无形的、法尘也是无形的,就全是用在名字里面跟观念里讨论——才能依之而发明你的意识。又是根对尘产生的意识。[若无前法,意无所生]:[前法],指前面所说的法尘。如果没有前述之法尘,则意识便无法生起。因为没有所缘之尘。[离缘无形]:[缘]所缘之法尘。[形],形显。意根若离于所缘之法尘,则无法形显其体;亦即,若无尘,根亦不显。


    [识将何用]:若无法尘,连意根都不显了,更何况意识能有什么作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识心],此指意根之心,亦即是意根,以此意根为意识之所依,意根就是指第七意识,为意识就是第六意识所依,一般人认为:意识是由第七意识所生,又是同时为前五识、能够辅助前五识攀缘跟分别,都是第六意识的功能,第六意识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故称为识心。[诸思量与了别性]为指意识之作用,亦即是意识。故此句简言之即意根与意识二者。[若有所识,云何识意]:第一个[识]是第六意识,第二个[识]就是意根。[若有所识],若能了别。[云何识意]之[识]为意识,[意]为意根。则如何分别第六意识与第七意识的意根?[唯同与异,二性无成]:不论是同或异,根与识二法之性皆无法成立。


    义贯:[阿难,又汝所明]了之权法中所示:以[意]根与[法]尘[为缘],则能[生于意识]。这个模式跟前面一样,根尘,所产生中间的识,只是问题是后面这个意法识界里,意根、法尘两个都是无形相的东西。然而,今依第一义谛言,[此识为复因意]根[所生]而[以意]根[为]识体所在之畛[界]呢?这是讨论因根有识。还是[因法]尘[所生],而[以法]尘[为]识体所在之[界]域?这讨论因尘而有识。到底是从根产生出来的意识心?还是从尘所产生出来的意识心?这个模式跟前面完全一样,只是前面有具体性的根、尘,现在这个完全是无形相的东西,所以,讨论起来会有困难。


    [阿难,若]言意识为[因意]根而[生],如果说第六意识是因为第七意识的意根而生,则[于汝意]根[中必]须[有]其[所思]虑之法尘存在,有能缘的意根,一定有所缘的法尘,这一句的意思是这样子。依此法尘而[发明汝]之[意]识;要不然怎么发?没有外面的所缘的法尘,意根怎么发出这个意识?[若无前]述之[法]尘,则[意]根即[无所生],没有所,当然就没有能了,(亦即,不能生识)。意根若[离]所[缘]之尘,则[无]能[形]显;无尘而根又不显,则意[识将]有[何]作[用?又,汝]意[识]所依之[心](意根),[与]意识之[诸思量兼]其[了别]之[性],二者[为同为异]?意识若[同]于[意]根[即]是[意]根,不需要说跑出一个第六意识。[云何]还说意识是意根[所生]?因为相同于意根,它就是意啊,为什么还要立一个第六意识?没有必要啊!


    若[异]于[意]根而[不同],则为无知之尘,如果不同于意根,那当然就无知之尘。[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可名为[意]根所[生]之识?根生也不对、尘生也不对。[若有所识],则[云何]分别意[识]与[意]根?是故,[唯同与异](不论同或异),意根与意识[二性]皆[无]能[成]立,根与识二性既不成立,则意识[界云何]得[立]?这一句最重要在强调什么?这时候就不能讲:第六意识是来自于第七意识的意根所生,因为这时候根跟识二性都不能成立,同跟异都不能成立了,谈什么生不生呢?所以,这时不能讲意识是为意根所生。


    经文:[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这一段最重要就是说:你讲法尘能够生识,那法尘离不开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这些生,你的意识心就生;这些灭,你的意识心统统没有,意识心统统是跟着这些法尘生等同生、灭等同灭;那这些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是影像。所以,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状呢?


    注释,[汝观色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你且看看这色、声、香、味、触五尘之法,每一法都各有其明确的相状,且于五根亦各有所对,如色对眼、声对耳、香对鼻、味对舌、触对身。[非意所摄]:但这五尘之中,却没有任何一法是直接为意根所摄受的。附及:意根所摄、所缘之法,乃是前五尘在意地落谢的[影像],诸位!一切众生的意识心,其实就是执着影像,就像摄影机摄影底片一样,你看到的只是底片。即以此影像,名之为[法尘],就像我们照相馆,摄像后的底片就等同法尘。而法尘实在并无实物,亦无实体。


    [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色空就是眼,动静是耳,通塞是鼻,合离是身,生灭就是意。[色空、动静、通塞、合离]为五尘之相,而味尘之甜淡乃涵摄在其中(省略的说法)。[生灭]则为一切尘相之总相,其实就是意识。[越],离去之义。此谓,你的法尘,只不过是前五尘的影像,而落在意识心里。如果离去了前五尘的色空、动静等生灭之相,终无法尘之影像可得。换句话说:我们的意识执着那个刹那生、刹那灭的相,就是这个道理。故法尘实无自体,乃依五尘影像之生灭而得其体。万法都是影像,那我们执着了这个东西,就完全是生灭的东西,有生一定有灭,我们加上一层执着,生的时候不希望它灭;灭掉的时候希望它生,所以,变成说痛苦不堪!最亲近的人聚在一起,不晓得这是生灭法,总有一天会分开。所以,我们坚定的意识,在那种贪爱的识心是很难割舍!为什么最亲的人死的时候,我们很受不了、无法承受?因为他对生的观念牢执不可破,认为这个世间不会有灭,所以,我们一直恩爱这个眷属,那个观念卡住了,一下子死,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往生的时候都要哭,会流泪,因为这就是坚固的意识型态,没有办法控制。当然也有的人父母亲死的时候不会哭;但是,夫妻哪一个人先死的时候就会哭。


    [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生],指法尘生。若法尘生时,其实是五尘之色空等诸法之影像于心中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而法尘灭时,其实亦是五尘之色空等法之影像于心中灭。是故法尘之生灭,实非法尘本身生灭,而是五尘之影像在心中生灭;易言之,所谓法尘生灭,实并无一法生灭!乃至亦非五尘生灭,而只是五尘在心中的[影像]生灭——这一句好好的体会,我们的本性就像镜子,所有通过镜子的影像,在镜子前面开车过去、一切都是镜子的影像而已。


    诸位,意识心、分别、执着、颠倒,都是影像而已,所以,我们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把影像当作真实,所以我们会活得很辛苦,就是这样。为什么影像是生灭?影像就是一合相,一合相所影现到来变成心性的时候,如果你知道,知之不为过,如果你知道那是影像,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外面的缘起一合相,落入心中变成影像。为什么讲知幻即离呢?幻就是包括心中所产生的意识心,还有外面的尘,缘起性就是空性;里面的识心,就是妄动、非处、无心、不实在的。所以,你只要了解它是幻相、是生灭,但莫于相上住着,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彻底放下那个生灭的念头;放下的时候也不以为说我在放下。故此生灭,实无一法可得,实无生灭——意思就是:其实就是本性。实无法[生],亦无法[灭]。这个就是涅槃妙性。


    [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所因],指意识所依而生之因,亦即意识之生因,即指法尘。[因生],因之而生,依之而生。此言,意识所依而为生因之法尘,既无实自体,则因之而生的意识,确实是生作什么形相呢?能生之因既无体,所生之果有何形相?例如母是无形,则此母所生之子,究竟是何形相?(亦即,不可能有何形相!)此则有如[石女儿]一般(——石女如何能够生儿子?)。故知[能生]之法尘及[所生]之意识实都无所有;因此,法尘与意识皆无实体性,本无所生。


    义贯:[若]言意识为[因法]尘而[生],然而[世间诸法]皆[不离五尘,汝]今且[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这五尘之[相状]各自[分明],并各[以]其相而[对]前[五根],然此五尘均[非意]根[所摄]之法(意根所摄者,乃五尘落谢之影像,并非五尘本身)。若说[汝]之意[识决定]是[依于法]尘而[生]者,则[汝今谛观]这五尘之法,每一[法]每一[法]是[何]相[状]?意识所依的法尘[若离]于[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等五尘 [生灭]之相,[越]于[此诸]尘[相,终无]法尘[所得]。且法尘[生]时,实[则]是五尘之[色空诸法]之影像[等]于心中[生],(非实法尘生);法尘[灭]时,实[则]是五尘之[色空诸法]之影像[等]于心中[灭],(非实法尘灭;故知法尘本自无生,今亦无灭,以其无实自体故。)其实唯是一心。


    诸位,如果你能体悟到,万法唯是一心中所显现的影像,修行就解决了。万法皆是清净心中所影现出来的影像,诸位,不要着这个影像,就不会把本性化作一念意识心。执着就变成意识心;如果不执着,识就变成性,这个时候就识性不二。所以,全部的问题,在于你了不了解意识心是幻?在于了不了解万法缘起是幻?你了不了解?为什么意识心是幻?因为它空无自性。为什么缘起性是幻?因为它空无自性、因为它生灭性、缘起性、无常性、空无自性、刹那生灭性、短暂性、必坏性、败死性,一定会败坏、一定会死亡,矿物、植物、动物,都是这样子,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逃不过,所以叫做空无自性。所以佛法: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了知万法——人身、宇宙尽是幻,幻无实性,放下,放下就得!所以,在座诸位,懂得吃亏的人就拥有一切,肯施舍的人就拥有一切,不与计较的的人就拥有一切。


    为什么?心如如不动啊,我肯吃亏,我不跟你计较,我吃亏没关系!所以,受侮辱、毁谤的人有福报;谤人、伤人的人没有福报,他会一直损害他的本身的情境性;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染污了,哪里有福田?方寸清净了,他才谈得上有福报的人。所以,学佛以后,他那个福报会一直具足,他守口如瓶,这个福报就一直来~碰到朋友,也不会伤人;碰到任何一个仇敌,也不会伤他;站在公司里面、团体里面,也不会挑拨离间,他心清净。因为口业清净,慢慢人缘就愈来愈好,大家都会对他很好。尖酸刻薄的人,一定没有福报,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钱,可是,你尖酸刻薄,就不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要想迈入佛道,要培养二种: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诸位,免费的福、不必花钱的福:身口意清净,福报就到,免费的!不必花钱,福报就到,我守口如瓶,一句都不讲,不攻击、不伤害、不批评,这总可以吧?这个福报就到,你人缘具足,将来碰到困难,人人都想帮助你。


    万法回归心性的时候,全世界、整个宇宙都是你的财产,没有一处你不是用欢喜心去面对它,你到日月潭,欢喜心,哇,像太平洋,如果心情不好,日月潭看起来像痰盂,为什么?心境有很大的关系。看到枯木时,所有的枯木是另外一个生命的结束;但又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没有枯木,哪里有生机盎然的树木、青松翠绿的森林?这一期没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又成长了,他从枯木里面得到了真理,枯木也有真理的存在,看到一朵花,这所有的三千世界都在这个地方,有智慧的人,你看到任何的东西,它就统统是智慧。这个是什么(师父举起一白纸问众)?这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精华,都在这一张卫生纸里面。请问,这张卫生纸,性跟相,跟虚空有没有和合?如果是和合,那虚空就是卫生纸了?那我把卫生纸拿到左边来,这边应该少一个虚空,因为你说是和合嘛,和合就是一,就是卫生纸跟虚空是一的话,我把它拿到左边来,虚空应该跟着跑到这边来,因为你讲一嘛!如果你讲异,卫生纸跟虚空是不同,那么,这纸能离开虚空吗?可以吗?卫生纸有没有办法离开虚空?没有办法。


    好!你说性跟相是一吗?如果是一,为什么这里是有形的是卫生纸,这里是无形的虚空?好!诸位,这纸里有没有虚空?如果说有,我把纸挤压出来,你说有虚空,你有没有看到虚空跑出来?那为什么你讲卫生纸有虚空?如果没有虚空,它是不能运作的,就像我们衣食住行,一定要有虚空,我们身体有没有虚空?当然有空啊!吃下去要消化,对不对?空。所以,讲空是一体的,性相是一的,不对;讲性相是二,也不对!好,再来,这张纸跟虚空有没有和合?和合,那就是一了,那我把纸撕开,那就等于把虚空撕开,我把纸撕开,虚空有没有撕开?没有啊,那你为什么讲一?如果你讲不和合,卫生纸相不合于虚空,你什么时候看到纸离开这个虚空?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在这一张卫生纸里面,和合不对,不和合不对,性相一如。你说纸里有虚空,我一压,虚空没有跑出来。如果你说虚空跑在里面,我一压,这里面虚空跑出来,那么,我一伸缩,再把它扩张,你应该看到虚空跑进去啊;可是,虚空从来没有啊,没有因为和合而增加,也不因不和合而减少,这叫相妄;性真,就是绝对的空性。


    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就是站在相上来讲的,性是没有增减的。就像这一张卫生纸,无论你摊开来,变大,浓缩起来变小,它跟虚空都没有关系,根、尘、识一十八界,你怎么样造作、怎么样度众生,你都不可能让你的佛性增加。所以,如梦幻泡影的世间,说如梦幻泡影的佛法,度如梦幻泡影的众生;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诸位,懂得佛法的人,心入寂灭,绝对的寂灭,没有任何的造作,虽有所造作,自性还是空,心处于绝对的解脱状态,这就是佛,叫做顿悟。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那是因为站在众生的角度,众生因为着相一直到死。那么,离一切相是不是佛?是!这《金刚经》讲的;那么,我请问你:即一切相是不是佛?当然也是啊,真心怎么可以离开相?即一切相也是佛;离一切相是佛;离即离非也是佛,离开那个离、离开那个相、离开那个即,也是佛;可是,如果你不悟的话,离一切相不是佛,[我离相我离相!]你心中卡一个离,又不是佛;[我即一切相即一切相!]那你心中没有智慧,你也不是佛,问题在你悟的心,不在相上的讨论。所以,现在我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告诉你,就是说所有有智慧的人,随手拈来,都与法界性完全平等的说,它是不二的;众生因为用意识型态、观念习惯了,所以,他讲这个失去那个、讲这个失去那个,因此都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慢慢慢慢再体会一下。


    意识[所]依为生[因]之法尘[既无]实自体,则[因]之而[生]而[有]之意[识],确实[作何形相]?(能生之尘既无体相,所生之识之体相定非有。)意识之体[相]形[状]既[不有],则意识[界云何]得[生]?(结论:故知]意识不从法尘生]。)


    经文:[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是故当知],如来于权教中所说之以[意]根与[法]尘[为缘],则能[生意识界];今以第一义谛而言,则于意根、法尘及意法和合[三处]求之[都无]能生意识之因。如是[则意]根界[与法]尘界[及意]识[界三]者,[本非]权教所示之[因缘]能生,亦[非]外道所计无因之[自然性] (——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缘幻现,相妄性真。)相妄就是当体即空。


    诸位,昨天我说析空观跟这个体空,有的人把那个析空观当作是虚空的空,不是这个意思,从分析当作是空,分析到最后变成空,他弄不清楚,析空观是分析的析,不是虚空的空。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就卡在这个地方,认为分析一件事情,到最后的物质世界会变成虚空。好!诸位!(师父又举起一白纸)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在这一张卫生纸里面,你注意看!这是什么法?色法,对不对?按照二乘人的意思,就是色法一直分析~(师父拿起撕成小片的纸)把这大张的撕成小张的,分析~把它分析到最后,只剩下一点点,再把它分析~(师父把纸撕到只有一小点)到最后就是一个颗粒微尘了,这一点点的颗粒微尘,他(指小乘、二乘人)说:再分析下去,虚空就跑出来;这个问题出来了,那就表示这个颗粒微尘里面,含有虚空的质素,质素就是成分。


    色里面如果没有空的成分,你分析色法到最后怎么会跑出空来?懂这个意思吗?色法如果里面没有空,怎么可能色法一直分析~一直切割,切割到最后,变成虚空跑出来?他这个观念就是这样,(师父手拿一白纸一直撕变小再变小),一直撕一直分析,到最后这一点点色尘,再继续分析,好!我们就以一个颗粒微尘来讲,把它再分成七等分,就是七分之一的沙尘相;再分,七分之一再分,七七四十九,四十九分之一;那么,现在问题出来了,从二乘人的角度就是说,四十九分之一,再分,分下去,虚空就会跑出来,那佛陀问他说:那么,合多少的色会变成一个虚空?因为所有的色法,分析,都含带有空,就表示譬如说:这一张纸,把它撕裂成四十九份,每一份都应该有虚空的成分,再分下去,一千分之一的虚空,就无量无边的微细的虚空,佛陀说:集多少的色法会变成一个虚空?因为色尘可以分析到最后是变成虚空,色法里有虚空,要集多少的色法才变成一个虚空?佛陀就告诉我们:集色法是永远不能变成虚空的。集虚空是只有变虚空而已,集虚空怎么可能变成色法?集色法也不可能变成虚空,这就是问题所在。


    集于接近虚空的邻虚尘,集邻虚尘,一定会变成更大的色法而已,微小的色法集多了,就变成更大的色法而已,怎么可能集色成空?这就是问题。好!如果我们集一切的虚空,也只能变成虚空,因为虚空是无形相的。所以,空绝对不能产生色;而色一直分析到最后,也不能产生空。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小乘所修的析空是不究竟的,要讲体空,当体即空,这就是心所影现出来的空,叫做当体即空。好!当体即空就是这样子,(师父又拿出一纸)这一层纸,不可以经过意识型态去分析,意识型态统统是逻辑的观念、推论、分析的观念,一直分析,会变成演绎,或者是归纳的观念,分析的东西就会变成一种观念,这观念就会卡住某一种程度,没有办法进入绝对,这就是二乘人,没有办法成佛的这个答案就出来了。


    用析空观修行,是永远不能进入佛的领域。要什么?这张卫生纸,它就是空,没有东西可以讨论,这张纸跟绝对的虚空是一样的,当体即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分析、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它就是缘起的一合相,缘起就是空,空就是本来的东西,我们本性所影现出来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动物、植物、矿物,全部体性当体即空,统统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这个相妄,性真,顿悟、契入真心,绝对,没有东西可以争执、没有东西可以讨论,所谓妄是自心妄;所谓分别是自心性分别;所谓烦恼是自己的烦恼;如果都了悟万法的形相,统统来自一颗真如自性,就是一真法界,那么,所有事情都解决了,看到一张卫生纸,它就是绝对的空,绝对,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为什么?当体即空。如果你继续用分析的,那是佛的善巧、方便,怕你落入意识型态,变成一种观念,卡在那个观念里面,认为微尘相变成有实体可得。分析到最后,你说可以变成空,诸位!那就表示微尘相是实体的,分析到最后,你就认为、承认说这个微尘相是有实体性的,有实体性,它就有分析;有实体性,就有体积、就有分析;有分析,它就是意识型态、就是观念、是数学、是逻辑、是推论、是演绎、是归纳,没有办法超越这些表相的意识型态,这些完全是生死法。


    佛法、佛道,就必须要完全进入佛的心的领域;(师父举起一毛巾)看到这个毛巾,它当体即空,这里面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来是妄、去是妄;增是妄、减是妄;生是妄、灭还是妄。为什么?本来就没有毛巾。知道吗?要这样体悟,本来就没有毛巾,没有东西可以讨论,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体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当体即空,他本来就没有出生、没有这个人,没有生就一定没有灭,如是体悟,慢慢进入佛的领域,这样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佛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二乘人卡在一个观念里面。所以,你不用去听人家讲,说某某人有多么厉害,他只要一讲的、分析给你听,那个就错!没有东西可以分析的,你只能讲:他是善巧、是方便。你讲那个相说,如果法师你讲一切法,在相上里面打转,佛陀说:不名为说法。分析给你听的就不是佛法,那叫做方便法,究竟义,没有东西可以讲,体本来就是空,没有能说法的师父,没有听法的众生,也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法相,统统没有!知道吗?就是这样子,这样比较清楚吗?有比较清楚一点吧?清楚一点。


    我们的世尊多么的不简单;不过,我也是下过很深的功夫,体悟了三十几年,才体悟到:喔!原来要顿悟体空才是佛,分析的那个就是方便而已,还拘泥于意识型态。所以,电视再怎么吵,就是意识型态;众生再怎么讲,就是离不开那种执着、观念、也离不开那种分析,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佛的领域就是绝对的离语言相、绝对的离文字相、绝对的离一切相,当体就是空,没有东西可以讨论,法界性就是佛性,就是这样绝对的存在。这一念如果体悟得出来,哇!一辈子受用不尽,泡茶,茶有禅味;走路有走路的味道;交朋友有交朋友的禅味;夫妻之间相处之道,有相处之道的道味,我应该跟你这种人怎么相处。那种见性以后,你所有产生的统统是佛的智慧,无关于食衣住行,不管你是白衣、是出家现僧相,统统是佛,了解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道理。万法,相讲生灭,性讲不生不灭,都不对!空,哪里有什么生灭的东西?相是绝对的空,对不对?当体即空,诸位,空有来去、生灭、增减吗?没有!所以,佛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唯是真心的世界,统统是永恒,这个就是佛,超越一切表相,存在宇宙当中永远的觉性,永远的存在,就是佛陀,法身常住,真空法性如同虚空,平等不二。如果把绝对的虚空转换成绝对的真实的智慧,就是法身就是虚空,虚空就是真实的智慧。为什么?转虚空为平等的真实的智慧,虚空就是法身,法身跟虚空是平等不二的,慢慢来,慢慢来体悟。


    明天讲:佛法,把它扩大到整个宇宙,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统统是宇宙的存在,而且是遍宇宙。明天讲的范围就更大,前面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统统在人身的角度,人的身体发生的;七大是在宇宙当中发生的,佛法不是人身,它就是宇宙。这样我们就知道:喔!佛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读这么多书的人,受过这么高等的教育,碰到佛,那就是五体投地的佩服,这全世界,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这么有智慧的佛陀,绝对找不到!什么世间、外道、你讲的什么圣人,我告诉你:没有办法跟佛陀相提并论的,绝对没有办法的,宗教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






注:明天进入《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学习。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09-1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188: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影像名之为法尘,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