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21:自心不贪不取,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1-30 20:40 点击 639 次


https://mp.weixin.qq.com/s/Drt-Xv5rTWr75nI5mr5d4g

(点击链接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又行者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皆[得无障碍。此名]闻经熏修所成[欣]净土、[厌]秽土之心,于三昧中[凝]定观[想日]久功[深],观[想久]之,由于观想成就,变[化]所[成]之境。然[非为圣]人究竟之[证],不久将息。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得[名]为[善境界],没有什么不好。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乘所惑,堕于魔道。你想想看喔,上能够见诸佛净土,下能够看到地狱,连这个统统不能执着,何况稍微梦到?


    有一个老菩萨,很高兴的跑来讲堂说,看到师父:哎呀!慧律法师啊!这个老菩萨,我也不认识他,说:慧律法师啊!我昨天梦到观世音菩萨啊!他很高兴。我说:梦到观世音菩萨,长什么样呢?他说:形状不是很清楚。我说:那多大呢?他说:……这么大!我说:喔!手本来比得很高,这么大,梦到观世音菩萨!我还没有告诉他,我看到阿弥陀佛,是隔壁十二层楼高,这么大的!我见佛五、六次,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因为我很少念地藏王菩萨。所以,在梦境显现的地藏王菩萨,很明显的,缘就比较浅。看到地藏王菩萨,就是一块电影的银幕,然后,戴上地藏菩萨的帽,拿一支锡杖,一看就知道那是地藏王菩萨。你想想看,我平常很少……几乎没有在念地藏王菩萨。


    我看到的阿弥陀佛就好大的一尊,非常非常大一尊,因为平常都念阿弥陀佛……是不是?要求生极乐世界。看到那个莲花多大,你知道吗?我现在形容一下,你到台东去看那个太平洋,我有一次见到那莲花有多大?看到那太平洋,好大好大一个太平洋,那么大一个大海,四朵莲花,很清楚的,那不是在作梦。我说:喔!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莲花呢?好大,那个军舰放下去才一点点,比不上一片的那个莲花瓣,这么大的莲花!因为我看过《楞严经》,要警惕自己不可贪着。所以,我们很清楚,修行人多懂一些知识是好的,要不然,就一直讲,把它夸大自己、膨胀自己,自己着魔,自己不知道。因为是讲到这个,善境界,我今天才透露一点点给你听,要不然,平常也不讲这个。


    (9)遥见遥闻   经文[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能够遥见,远远的看得到,同时也听到他们在讲什么话。那么,这个就好了,就不须要用什么针孔摄影机啦,到处去给人家偷拍啦,这个功夫太好了!是不是?遥见遥闻,穿墙走壁,山河大地隔不了,一下子就望穿了!你在家做什么,我这里都很清楚。来,讲给你听,让你吓一跳,啊!你怎么知道我在家里做什么呢?遥见遥闻。不过,有这功夫的人,他也不会讲啦!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能[遥见远方]之闹[市井]邑、大[街]、小[巷],以及[亲族眷属,或]亦得[闻其]互相共[语]之声。[此名]因禅定力[迫心,逼]到[极]处,令心[飞出,故多]能[隔]物而[见],然此[非为]如同[圣证]之天眼,乃偶尔如是。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得[名]为[善境界]。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乘所惑,堕于魔道。


    (10)妄见妄说,[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就像鬼附身一样的,好像很会讲经说法。)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研究]至[精]至[极]之处,此时忽[见]自身成[善知识],且自见[形体]相貌迁[变]改[移],(或变佛身、菩萨身、或化现天龙鬼神、金刚明王等身),[少选](须臾)之间[无端],就是(无故)而作[种种迁改],似现神通变化,[此名]为[邪]入于[心],以此行者防心不密,故[含]藏领[受魑魅]精怪于心,[或]是[遭天魔]乘其不觉,暗中[入其心腹],发其狂慧,不是真正证入的智慧,是暂时的、是附身的,魑魅附身的。令他[无端说法],且其所说似[通达]无上[妙义],(虽是行人自说,其实却是魔力所持使然。)若能[不作]已证[圣]之[心],不取不着,[魔事]不久即自然[销歇]。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其境,[即受]诸魔[群邪]所乘所坏,堕入魔道。看诠论,前面色阴九境,经文皆明言定力所致,而这第十境却独说是邪魔入心的魔事,这是因为大定即将成就,愈要成就,魔就愈干扰你。色阴即将破,因此惊动了天魔前来破坏。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没有自己衡量,[忖量]就是衡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义贯:[阿难,如是十种]于[禅那]正定中所[现境]界,[皆是]行者欲以定力破[色阴]的时候,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两种[用心交互]陵替激荡,[故现斯]不平常[事]。然而[众生顽]钝痴[迷,不自]以正念[忖]度思[量],不理智地自觉。你以一介博地凡夫如何即能忽得圣证?故[逢此]十种暂现即隐之[因缘],由于痴[迷不自]觉[识]此乃定中一时所显境界,便自妄[谓言]已[登圣]证,如是即[大妄语成],当[堕无间]地[狱],受无量苦。[汝等当依]吾言,[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趁虚而入,[保持]如来正法,勿令断绝,[覆护]正修之士远离邪伪,令其得[成无上]菩提[道]。


    以上色阴十境,皆是修正定者所现之境,于此十境若生贪着,即成魔事。


    问:[但当今末法之中,许多人很明显地并未修什么定,更遑论首楞严三昧了。他们只是稍微念念佛、或念念经咒、偶尔打打坐,就着魔了,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末法中,众生障重、福薄,不堪修行,(无福消受佛法如是大福大慧之事),因此稍一修行,便有怨亲债主或鬼神来扰乱,尤其是当其人修行若有不如法之处,或师心自用,虽想受用佛法中的妙法,却又以慢心而不肯皈依三宝,目空一切,这个看多了!有一个居士来到讲堂,我问他说:大居士!你皈依了吗?他竟然说:我自性就是佛,为什么要皈依?我就知道,他的眼睛长在头顶上,阿弥陀佛!合掌令欢喜,再讲下去就不行了。是的!理上来讲,大家都是佛。可是,事相来讲,佛讲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嘛!目空一切,就是这样子。我告诉你:在佛门里面三十多年,什么人我们都看过,狂妄、无知。还有的人来讲,话都不会讲。慧律法师啊!我今天来给你皈依。我说:喔!你要来给我皈依喔?你是我第三个皈依的师父。[我今天来给你皈依],那意思就是我拜他做师父啦?


    还有一个居士来,可能没有学佛,一开始来,看到师父就说:师父!今天我要来fan依。我一下听不懂,什么fan依呢?我说:你的fan 依是什么?他说:一个白,一个反,不是念fan吗?我说:阿弥陀佛!合掌令欢喜。我说:那个念gui依。所以,初学佛法的有,目空一切的有,生大我慢的也有,不肯皈依三宝,目空一切,觉得当今无人可当得我师,我即自己看经自修便了,因而成了盲修瞎练之辈。又,此人即使归依,心中也从未真正服膺任何一人,当今这种人非常多!皆成所谓[无师自修]。此种慢心如山、师心自用之人,若再加上心又贪着种种境界,或贪神异、[灵验]之事,及贪世间五欲,便特别容易着魔,或为魔所附。其实,学佛人,既自谓为佛弟子,而又不肯归依三宝,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魔事,只是微细不显而已。若因缘成熟,其魔事便更加扩大。]


    问:[经文中说:逢此因缘,迷不之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这应是指修定的人而言,但现在很多人,既不修定,更未得定,就有如此魔事。自言证圣、成佛、成地上菩萨,或小乘果位,乃至为人印证成道,怎会这样呢?]


    答:[这种人虽未修定得定,但其慢心特别的大。贪着特盛,修行却也特别不如法,故魔见其[奇货可居],用这个名词很好笑。可作[成魔]的[第一等人才],因此便善加利用,飞精入体,来附身了。令其自以为疾速[成就],妄觉自己由初果而二果、而三果,乃至四果,位位高升。或由大乘诸贤位,速入菩萨初地、二地、三地等,乃至见性、开悟、大彻大悟,或自成金刚上师、活佛,都不须人教授。简言之,皆是魔见此人乃[不世之才],其材可用也,故不须修定得定,就能疾速着魔。]很快就着魔了!刚好利用你这个贪心。


    问:[有没有任何避免魔事最简便的方法?]


    答:[有。只要不贪着,魔即无可奈何。须知魔以及魔使,好有一比,有如金光党,在台湾,大家都知道金光党。就假扮,二个人,一个就假扮成傻瓜,一个就假装是正经的人,弄来弄去,到最后去领钱,钱都被骗光了,就是金光党。在台湾,大家都知道,专门骗人家钱的,男的、女的都有。你若不贪便宜,亦不贪奇异之事,金光党便对你无可奈何。但你若心贪小便宜,金光党人一看便知:[这家伙是凯子],你便难逃魔掌。又,魔及妖人,犹如魔术师,他变的花样之所以能赚得掌声、赞叹、乃至钦敬,或钱财,完全在于你能不能识破他的技俩,看不出他的破绽,于是你在不知不觉中,便被他赚了。然而一旦有人识破他的瞒天过海之术,他便没得玩了,魔亦如是。你一旦觉知、识破他要玩的技俩,他便玩不成了(诡计不能得逞)。再说,着魔或着金光党的道,其实都是[半自愿的]。就如催眠术一样,依行为心理学家研究所知,只因为[你想被催眠],所以你才能被催眠成功。你若绝不想被催眠,或者根本[不信那一套],催眠术对你就失效了。天魔、妖邪、金光党、魔术师等辈所作之事业亦如是,你若不信他那一套(常自觉知:没有那么好、那么便宜的事),自心不贪不取,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第二节受阴魔境,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现在更进一层,是[受]了,受阴魔了。[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魇人就是被魇昧鬼压着,讲不出话来。)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义贯:[阿难,彼]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就是晚上被魇魅鬼掐住了。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破受阴的时候。[若魇咎歇,其心离身,反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见浊就是观念,受阴就是感受,由感受建立的观念叫做见浊,就是观念。意思就是你修行千万不能落入观念。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随着你的感觉起舞,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受]就是感受,由感受去建立观念,譬如说你讨厌这个人,开始建立这个观念,苦了自己,落入观念,自己不知道。一讲到他,哎呀!愤愤不平,重复,烦恼又起来,这个就是落入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虚明,[虚]就是虚妄:[明],好像是真的。但是,实际上去推究,又是找不到。因为你领受前面的境界,虚妄发明,[虚]就是虚妄,[明]就是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便得[离身],且能[反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受阴生起之[本]。(所以虽然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就像我们现在感受种种的感受,很明显,但是,其实它是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1)责已悲生——这个感受就入心了,责备自己,悲愍的心产生,这是悲魔入心。[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就是什么都哭,什么都怜愍,连一只蚊子都是这样子。


    义贯:[阿难,彼善男子]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这个诠论很重要,常常掉眼泪的人,这一段就是要特别小心,看到什么统统哭,这里就有讲。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己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哭一哭就算了,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了。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后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看到老公也哭,看到阿嬷也哭,看到谁都哭,这个问题就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己。克制不了。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中,如今因缘际会,忽然并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来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就是很有[哭]的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所以需要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普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用词用得恰到好处,[准悲魔]。


    (2)扬己齐佛——他的感受,他感觉自己像佛了,叫做狂魔入心。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到处都是。[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祗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好可怕!)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正受就是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当从沦坠。]


    义贯:[阿难,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祗]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境界。若自[觉了不迷]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倘[若作]已得[圣]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己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一切[人](诸佛皆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百法明门论》我们已经讲过了。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并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佛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言说类似于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3)定偏多忆——忆魔入心,[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灰色地带,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心中忽然生大枯竭,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众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义贯:[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泯,且[受阴]已[明白]显露了。当此之际,向[前]以受阴尚不能破故,还没有完全破。[无新证]之境,若欲退[归]则已[失故居]之所。因为(色阴已尽),色阴都破尽了,受阴还没有尽,因此进退两难。此时由于定强慧弱故,[智力衰微],因没有智慧相资,彼人[入]于色受之[中]间与进退二念俱[隳]的两难之境[地],因而[迥无所见],(全无所见)此时[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之感,如枯待雨,如渴待水,[于一切时,沉]静其心[忆]念中隳之境,[不]敢[散]乱,不舍不放,彼人却[将此]执取中隳之心[以为勤]勇[精进]之[相]。因为没有智慧。[此名]偏[修]定[心,无慧]相资,智慧不够。[自失]方便。彼人倘能[悟]知则调令定慧均等,[则无]过[咎,非为圣]人实[证]境界。然则[若作]已得[圣]证之[解,则众忆魔]便得其方便,乘虚而入,[入其心腑],拘其神识,[旦夕撮]取,(摘取)其[心],而把它[悬]挂[在]某[一]中隳(两难)之[处],更加令他无法自解,最终遂以无慧自济故,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忆魔而[沦坠]恶道。


    (4)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忘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个就是慧偏多狂,知足魔入心。


    义贯:[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已[消,受阴明白]显露,以智[慧力]强[过]于[定]力,然其慧却[失于]过[猛]、过[利]。同时[以诸]殊[胜性]之法,(如自心本来是佛、心佛一如等)[怀]纳[于心中],便自以为已证得这些法,[自心已]暗[疑]己身本来即[是卢舍那]佛,不假修成,因此[得少为足](以今色阴消,受阴显现,见了受阴,便自以为已证得佛真法身。)[此名用心]偏颇,致今慧强定弱,而[忘失恒]常[审]察自己真正的身份地位,(正如老百姓而自称国王),因而汩[溺]沉没[于]自己的虚妄[知见],这个念gu,以为自身即是佛身。若能觉[悟],舍此知见,还修本定,[则无]甚过[咎,非为圣]人实[证]。但[若作]已得[圣]证之妄[解,则有下劣]之[易知足魔入其心腑]。就着魔了,得少为足啊!摄其神识,令其[见人]则[自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以此过失,从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当从]易知足魔而[沦坠]恶道。(未完)







(文章转自微信梵音极乐  2019-04-01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讲解21:自心不贪不取,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