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20:若自心贪则不论善相、恶相甚至中性之相,一切都可成魔相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1-29 20:29 点击 652 次


https://mp.weixin.qq.com/s/AHxr1B5JaHDhwMEk5AdE7A

(点击链接 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接前: …或者是精通经教,或者心性不明,那没有办法,所以因缘具足了,我们就来团结、来合作。所以,明天我们就从下册的五十种阴魔,2203页开始,好。回向……。


    我们今天从第二章  五十阴魔 ,也就是(禅中五十境)。所谓禅中五十境,就是在禅定当中,会现五十种现象,你千万不能执着。


    第一节色阴魔境,


    一、色阴区宇相(定中初相),[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义贯:[阿难当知,汝坐道场],就是依大佛顶,顾名思义就是最高级的,佛的顶就是最高级的叫佛顶。依大佛顶法修习大定,当你已能[销落诸]妄[念]时,[其]妄[念若]已销[尽,则诸离念]之真性,这[离念],注意!是离执着的念、离分别的念、离颠倒的念,不是没有慈悲的念,不是没有平等心的念,不是没有般若智慧的念。因为我们有菩提心,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念。所谓离念,是指在凡夫的角度来说的。在圣人角度来讲的话,无念可离,念本自空寂。则诸离念之真性,便得于[一切]时、一切处皆得[精]而不杂,那就是见性了。[明]而不昧,朗朗澄莹。外境之一切[动静]之相皆[不]能[移]转其精明,于[忆]于[忘]之间,亦皆明觉[如一。当]你[住此]明觉之[处],而依此明觉之性[入]于[三摩地],即[如明目]之[人处]于[大幽暗]之室中,此时虽然已得见六[精]之[性]本[妙]明[净],然以[心未发]出本有之[光],犹为色阴所覆故,[此则名为]本心被[色阴区]拘于其狭[宇](小屋)中之相。[宇]就是小屋,变成一个小小的范围,狭宇中之相,这个是色阴的初相。


    二、色阴尽相(定中末相)。初、末,还有中间的过程,就是十种阴魔。所以,先讲初相——定中初相,第二段讲定中的末相,末相的意思就是说:当你色阴破的时候的情形,接下去要穿透受的十阴魔。但是,还没有进入受的十阴魔。意思就是色阴的十阴魔尽了,你都有那个功夫了,叫做色阴尽相。定中末相,这是指色阴,意思就是:当你有能力突破这个色阴的时候,最末这个相是什么。[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这个[坚固妄想]要注意,意思就是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离相。这个执着非常的强烈,看到什么执着什么,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叫做坚固妄想。这个坚固妄想,就是众生着于这个色相、假相,非常的严重,难以突破,叫做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义贯:[若]定慧力加深,慧[目明朗],发本明耀,心光发明,照彻内外[十方洞]达[开]通,悉皆光明,[无复幽暗]障碍,[名色]之[阴]覆已销[尽。是人]于此时[则能超越]空见相织之[劫浊]。[空]就是所谓的虚空,[见]就是知见,这个劫浊就是互相交织。既超越之后,回[观其]劫浊与色阴[所]生起的因[由],乃知端由自己[坚固]执着欲有所见之[妄想]。因为你欲有所见,那么你所见到的不是真,不知道说要放下,那一念才是真。所以,我们平常生活,就是用妄想、非常严重的执着在做事。没有听到佛法的人,要等到临命终,撒手西归的时候才会后悔,恐惧死亡的来临,可是,我们学佛的人,早已经做准备了。以致于顽空当中结暗为色,什么叫结暗为色呢?因为透不过去,我们眼睛没有办法像X光一样,所以,你认为有一种色。


    譬如说:你看到一个美女,她好像是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但是,你用X光一照,没有,剩下骨头。你看到一个老人,弯腰驼背,很可怜,用X光一照,剩下骨头。我们因为没有透视的能力,所以只看皮肤,进不去第二层,把我们内脏里面挖出来,我们就不是那么喜欢了。暗处我们认为是一个色,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透彻、透视它,像X光这样透视。因此空见相织,[以为其]生起之根[本]。


    诠论:前面一章[色阴区宇]可说是修首楞严三昧时,证得三昧的最初现象(初相)。此[色阴尽]章,则是以三昧力照破色阴的最后成果之相。而在这[初相]与[末相]之间,也就是早照破色阴的过程中,还有十种现象,称为[色阴十境],或[色阴十魔相],即是下面经文所开示的,然必须明白客观而言,这[色阴十境]实是三昧中(定中)所显的十种现象(境界),而这些现象本来是自然的,也不是坏的现象,更不须认为它是[魔相]。


    魔与非魔,端在自心之贪爱与否,若自心贪,(或贪爱此相本身,或以此为本而欲贪其他世法),则不论善相、恶相、甚至中性之相,一切都可成魔相。反之,若自心不贪,则定中所现之一切相皆得[名善境界]。(如佛所言),乃至知见一切相本自如如,何魔之有?简言之:[贪境即魔,了境成佛]。这八个字,你要画双红线,修行一定要抓到重点,贪境就是假相,这个[境]就是假相,你贪着这个假相,就一定会着魔。了境成佛,这个[了]是什么?透视一切相的不可得、不实在性,了境成佛。故欲修首楞严大定,必须先断三界贪,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堪修大定。又,以首楞严三昧力照破色阴、超越劫浊之后,依次又继续深入照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而超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阴中的每一阴之照破过程当中,与其定中亦皆各有十种现象产生,故共有四十种[阴境]。是指后面这个受、想、行、识。(魔相)产生,详如下面经文之所发挥。


    三、色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底下十种情形,碰到任何一个、一种情形,记得!统统不能执着,也不能认为自己大成就,大妄语说你已经成佛,证什么果,什么菩萨果、阿罗汉果,千万着不得,还早得很!这个功夫已经不是一般人了,(1)身能出碍[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少选]就是刹那顷刻之间。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阿难,当]你[在此]三摩地[中],色阴将破未破之际,你继续[精]细[研]修[妙明]之本性,而达内外[四大不]再互相交[织],因而根尘脱黏。根尘脱黏就是假相黏不住你,所以说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根尘脱黏就是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所以,见性他就有免疫系统了。[少选之间]便觉你的[身能]超[出]质[碍,此名]心[精]的妙[明]之光[流溢]于现[前]根尘之[境],故不相碍。[斯但]定中闻性所显之[功]能作[用]。系灵光乍现,只是暂时的。而[暂得]显现[如是]现象,[非为]已达[圣]人所[证]之圣境,一证永证,时时自在能作。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如果不作我已经得到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乃得[名]为修行之[善境界]。只要你不着,那么,就是好的。然[若作]为已得[圣]证之[解],就是自己认为自己证阿罗汉果了、证佛果了。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之惑害,而落入魔道圈套。


    第(2):身彻拾虫看到自己身体,五脏六腑清清楚楚,那个虫在跑,手伸进去,可以把虫拿出来,而且身体都不受伤,这种功夫更不得了,但是也不是佛。[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彻]就是透明。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虫尧)蛔,就是我们讲的蛔虫,(虫尧)虫、蛔虫。身相宛然,就是没有伤害他,可以把虫拿出来,又没有伤害这个身体。亦无伤毁,此明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倒数第一行,[阿难],此行人[复以此]三昧定[心]返照[精研]本心[妙明],习久功深,心光不再外溢,而返照自身,即自见[其身内]光明通[彻。是人忽然]探手入[于其]自[身内],而[拾出(虫尧)]虫[蛔]虫。虽然伸手入体内,但行者之[身相宛然](依然)如故,[亦无]任何[伤毁]只处,[此明]心[精]妙[明]之光[流]泄充[溢]于自[形体]之内所产生的现象。[斯但]定中[精]研妙明之[行]所发生的作用,令[暂得]显现[如是]现象,不久将息,[非为圣]人实[证]境界,不是一证永证的功夫,只是短暂的。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的[名]为[善境界]。意思就是说你有这个功夫,全身都透明,手伸进去把虫拿出来,有这个功夫也不错,只要不着,(没有什么不好)。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惑害,坠魔圈套。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功夫啊,就臭弹(吹嘘)得不得了!是不是?我们这种功夫都没有啊,动不动就说:我是证什么果,我是菩萨果,我是观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再来的!动不动就是这样子,这个不怕下地狱啊?大妄语啊!看了《楞严经》的人,有这个好处,就是你骗不了我。你怎么样使尽办法,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统统预言在先了,末法修行的众生,千万不要被蛊惑,要不然,你散尽家产,有时候,命都没有,被骗了也不知道!


    (3)精魄离合、闻空说法。在空中有人对他说法。[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执受身就是执持这个色身,就是我们所谓的命根,执持第八识不放。余皆涉入,其他都涉入,魂、魄、意、志、精神,统统交互,唯除这个命根不放。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个功夫可了得了,这才第三关而已啊,一般人连这种功夫也没有啊!有一个修行……修得身体稍微会一点发抖,就是气好像出来,灵魂好像出窍。发抖,自己很恐慌,跑来讲堂说:师父,师父!我一念佛,全身发抖,我是不是着魔?我说:你不够资格着魔,着魔要像这样子,哪够资格着魔呢?魔根本就不理你!


    看这个:闻空中说法,你看,这个才第三层而已,从身体把虫拿出来,这个才第二层而已,你想想看,现在目前哪有人有这种功夫呢?是不是?放得下已经不错了。动不动就:哎呀!师父,我着魔了!我都跟他讲:你不够资格!哪里够资格让魔老找你那么差的根器呢?要有功夫才会着魔啦!


    义贯:此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对[内]身[外]境[精]深[研]修,达于身境虚融只境。[其时]行者之[魂、魄、意、志、精、神],整个身体[除]了能[执受]的[身]根之外,其[余皆]互相[涉入],迭相依附,[互为宾主]。接着,[忽于空中间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如来[密义此名]于定中,身内[精魄]等,为定力所激,而[递相离]于本位、附[合]于他,且因宿昔所[成就]只智慧[善种]为定力激荡迸发,寄予离合之精魄所现之现象,故为[暂得如是]之现象,不久将息,因为我们有一点境界,就起了欢喜,就着魔了![非为圣证],非一证永证。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得[名]为[善境界]。(没甚么不好),只要你不着。[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惑乱,坠于魔道。


    第四关就更可怕了,全部变成佛国,这个功夫才第四关而已喔,五十种阴魔,才第四关。你今天如果看到十方诸佛都围绕,看到种种莲花,那还得了,就讲得左邻右舍皆知了!对不对?我们修行稍微有一点境界,静静的保持沉默就好了。看下去你就知道才第四关,


    (4)境变佛国。[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禅定[心,澄]净显[露皎]洁洞[彻],始觉之[内光]开[发]显[明],而显现[十方]无情世间(依报身)[遍作阎浮檀]金[色],而[一切]有情[种类](正报身)皆[化为如来]。[于]此[时忽见]法身如来[毗卢遮那]佛[踞]于赫赫[天光]之莲华[台]座上,有[千]化[佛围绕]四周,[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于[心魂]中,宿昔闻熏经教,今由定力所引发[灵悟]之[所染,心光研]穷发[明],故得[照诸世界],此乃定力所持,而[暂得]显现[如是]现象,不久将息。[非为圣]人实[证,]一证永证,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此境界,亦得[名善境界](没甚么不好)。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乘所惑,堕入魔道。


    第(5),虚空成七宝色,[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个不得了了,整个虚空化成七宝色了。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精]细[研]修[妙明]闻性,以慧[观察不停],时时[抑]止自心[按]令不动,[降伏]其心,作意[制止]定力使不[超越]慧力,强令定慧均等。[于]此[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然此诸宝色却[同时遍满]虚空界,相涉相入,[不相留]滞隔[碍],且[青黄赤白]各正色,皆[各各纯]一无杂而[现;此名]定力[抑按]其心之[功力逾]于常[分],超过一般。而致定力的作用过大,胜于慧力,所显现之现象,[暂得如是],不久将息,[非为圣证],欲现即现。若[不作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得[名]为[善境界](没甚么不好)。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乘所惑,堕入魔道。有的人在这个地方要很注意,有的人在修行,一直想见佛,不吃、不喝、不睡觉,营养也没有照顾好,身体开始一直生病。一直想要见佛……他用强制压、压迫自己,到最后身体垮掉了,脑神经衰弱了,精神病。然后,送进医院,他不晓得修行是要慢慢来。


    世尊在《佛遗教经》有二种比喻,一定要掌握到重点:修行像射箭、修行像弹琴。修行像射箭,当我们在远处,六十码处,或是一百码处,放一个板子,画一个圆心,刚开始射箭,没有射过箭的人,怎么射就是射不中。所以,要常常射、常常练习,就像射箭一定要常常练习。我们现在也是,要练习放下,要用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清净心修行,他一定要练习。不练习,你根本没有办法,平常都放不下,何况临命终?现在还没生病,还可以听闻佛法,欢欢喜喜的。一到生病,四大要分散了,正念怎么提得起来呢?所以,平常就要很强大的念力放下,求生极乐净土。佛陀说要像射箭,一开始射不中红心,没有那种功夫。可是,一次、二次、三次,到最后就可以参加奥运,拿金牌了。是不是?一拉开来,咻!中红心。修行它就这样子,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重复练习放下,一心念佛,对于缘起缘灭的假相,一点都不贪染。谁得罪你,当作消灾。谁赞叹你,也是随喜,凡所有相,都是假相。


    第二个叫做弹琴,这个弹琴,声音,譬如说:我们弹这个吉他,或者拉二胡,弹吉他,把这个弦拉得太紧了就这样,如果把这个吉他的弦放松,就嗡~~~没有什么声音。这个弦,吉他的声音,太紧也不行,太松也不行,修学佛道就是中庸,中庸之道。所以,佛用射箭、用琴来比喻,一个修行人,不能强迫自己要取着什么境界,这个一定会着魔,到最后,就会送进精神病医院,常常碰到人就说:我看到佛了、我看到光了!开始精神恍惚了。送进去医院,医院就是西药啊!我不是说西药不好,就是长年累月,你打那个抗生素、止痛剂、安眠药,不能睡觉就这样子啊!不能睡,吃安眠药,打抗生素、止痛药,你想想看,里面都是可卡因。到最后,就会变成忧郁症,晚上睡不着,然后,自己想到谁要害你了,或者是你见到佛了,以为有多么了不起的境界了,而自己不知道。长年累月受到西药的破坏,中药当然也会破坏啦。


    看你怎么运用它?中药也是有毒,西药也是有毒啊!是不是?为什么要透过医生?就是把外四大转换成内四大,使它平衡,平衡就是健康嘛。人一定是这样子的,相处融洽,这个团体就健康,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记得佛陀的教诲,不疾不徐,不能太精进,精进到不吃、不喝、不睡,这个很快就送进精神病院,问题是自己不知道!也不能太懒散,也不定功课,楞严咒,开课开了四个星期,人家已经念到夏夏叫,第一会很大声,第二会渐渐小声,第三会没有声音,第四会也没有声音。为什么?只念到第二会、第三会啊!所以,要起惭愧心,这个是要精进。你没有听过一个法师,人家十八个钟头就全部背起来吗?你没听过吗?有喔!就是我啦!为什么?这个有时候,有一点志气也好,我看那个比丘尼,哇!念这个楞严咒,统统不拿课本!男子大丈夫,[输人不输阵,输阵歹看面]就拼了!就背起来了!后来,我一个一个去调查那个比丘尼:你那个楞严咒背了多久啊?第一个跟我讲,她背半年,还不是很熟,要大家念她才跟得上。我就问地二个,说:你念了多久?她说已经念了二年,二年啊!你想想看,所以,这个志气是不是很重要呢?


    底下第(6),黑暗中能见物哇!这个功夫更厉害,不需要灯光,不要开灯,就可以看得到东西。[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精[研]细[究,澄]净其心,照[彻]前境,其[精]细之心[光]凝定[不乱(自心光凝定不乱);忽于夜半],能[在暗室内见种种]室中本无之[物]出现,[不殊白昼]所见,十分明晰,[而暗室]中本有之[物亦不除灭;此名心]光[细密]而得[澄]彻[其见,所视洞]彻[幽]暗之境,[暂得]显现[如是]现象,不久将息,[非为圣证],一证永证。若[不作]已证[圣]之[心],不取不着,亦得[名]为[善境界];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所惑乱,而堕魔道。


    第(7),身同草木烧不会痛,拿刀子来割,就像削木,身同草木,修行修到这种功夫,拿刀子来割也没有关系,拿火来烧也没关系。我们哪有办法?不要用火来烧,用香试试看,哇!还是不行!这个才第七关而已啊![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斫]就是砍。曾无所觉。这个定力有多深啊!又则火光不能烧热,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圆入虚融]之境,其[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纵使[火烧、刀斫,曾无所觉]知。[又则火光]熊熊亦[不能]焚[烧]令[热]。纵]以刀[割其肉],却[犹如削木,此名]诸[尘并]销之际,诸尘,地、水、火、风统统放下了。而[排]遣[四大]之[性],就不再贪着了。以此行者[一向]返照专切[入]于[纯]觉之境,所以,修行就是专注。念佛也是专注,放下也是一样,你想要每一箭都射中红心,很简单,就是常常练习。你要一下就放下,很简单!就是常常练习放下,每天都练习,时时刻刻练习,境界现前,立刻提醒自己:喔!现在是用功的时候来了。很生气的时候,告诉自己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了。而致遗身,忘了这个色身。此乃以定力所摄故,[暂得如是]显现,不久将息,[非为圣证]究竟之境。若[不作]已得[圣]证之[心],不取不着,亦可[名]为[善境界]。但[若作]已证[圣]证之[解],而贪爱取着,[即受]诸魔[群邪]之所惑乱,而堕魔数。


    第(8),更高一层,上见佛国下见地狱还看得到地狱呢![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义贯:楞严三昧行者[又以此]定[心成就清净]之心,复以此[净心]观照之[功]用至于[极]致之时,[忽见大地]及[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净土,[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如[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遍满]虚[空界],其所在处[楼殿华丽]。又行者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皆[得无障碍。此名]闻经熏修所成[欣]净土、(未完)




(文章转自 微信 梵音极乐  2019-03-3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20:若自心贪则不论善相、恶相甚至中性之相,一切都可成魔相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