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龙泉学堂 苦乐人生 第20天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12 10:11 点击 687 次


第3讲  细心体会佛法-6


      五、认识内心状态、身心关系,粗细心与用功。


      世间的一切,根据《华严经》的教义,一体多元,一体多重,重重无尽。我们内心的状态,也是重重无尽: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的情绪,重重无尽: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痛苦、有时候烦恼、有时候欢喜。我们高兴的时候,这些不高兴的部分,它就被隐藏起来了,我们不高兴的时候,我们高兴的心理,隐藏起来了,就是隐门跟显门。我们就要很清楚,我们这个烦恼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另外一个方面被隐藏起来;好的心理状态出现的时候,不好的就是被隐藏起来了;不好的出现的时候,好的被隐藏起来了;智慧出现的时候,无明烦恼就隐藏起来了,就没有了;无明烦恼出现的时候,智慧就跑了,不出现了,它只是藏起来了,不是真正跑了。真正跑了,就没有了,永远没有了,烦恼永远断了——只是暂时不显示了,就如我们电脑一样,里边有很多很多的病毒,暂时不显示,它一显示,就死机了,对不对?要出故障,人就出问题。


      实际上内心里边,它也是一样的:像波涛一样,重重无尽,这就是我们人生命的状态,不会说我这种心理,幸福快乐感会一直持续,不可能的;你说痛苦会一直持续,也不可能,它也会过去。。。我们如何拥有智慧来获得快乐,来减少痛苦,来驱除无明?——靠佛法。如果不是佛法,无明去除不掉;如果不是靠佛法,痛苦减少不了,这是绝对的。


      人的身体是五蕴和合的假体:色、受、想、行、识,简单说来,就是身心两个部位、两个方面。身心两个方面——身体,血肉之躯;心,心意识。我们的心,到底跟我们的身体,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是有联系还是没有联系?我们的人有心,动物也有心,猫,狗,它也知道,它也有意识,我们人也有意识,身心,它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人的身体坏了,比如你的头被人家砍了,你就死了,死人就是你心识跑走了,身体即刻就冷了,就冰凉了,就硬了,就僵化了。。。你活的时候,身体柔软,有温度;你死了之后,即刻就冰凉。说明身跟心是有联系的,但是完全又不是一回事。


      比如说我们手,你去摸一下知道,这个是硬的,这个是软的;这个是烫还是冷;这个是热,能够感觉得出来,摸一下他就马上有感觉,但是你不能靠这个手去思考,手思考不了,眼睛看东西,能够看得到,看到有经书,看到前面有佛像,看到前面某某人,耳朵能够听,手能够拿东西,他就非常方便,你提一桶水,就很容易提得动,提一个行李包,也容易提得动,但是,你用脚去提就不容易,脚就是走路的,走路可以,但是你用手来走路,就不行了。


      我们的心到底在哪里呢?在身体当中的什么地方呢?过去有人说,在我们的心脏里头,心就是心脏;有些人说,心就在大脑,如果我们的心,就在心脏里头,我们心就在大脑里头,那为什么我们人,身体上面各个器官、各个部位又有它的作用。


      佛教里讲,我们的心,它从世间上面谈,人的这个心是不一样的。对一个有戒有定有慧的人,他的心跟一个没有经过戒定慧熏习的人是不一样的。禅定功夫很深的人,真正用功的人,他更多的情况下是靠潜意识在起作用,也就是非常细的一种意识在起作用。比如说,无色界的有情,无色界无色,他没有身体,但他有生命——他纯粹都是一种心的一种生活,我们凡人——欲界的众生,他身心都有,他生活的状况,更多地靠的粗意识,非常粗猛的意识,就是非常容易在这些杂染的、粗重的境界上面过生活,粗重的境界上面做文章,在粗重的境界上面去缘。因为我们内心很粗,所以我们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思惟的东西也就很粗。


     如果我们内心很细,比如这个人很细心、这个人很用心,他看问题就跟一个粗心大意的人看问题是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内心非常的细微,他做一个事情,就能够考虑得非常周全、考虑得很圆满,做事情很有条理,说话也很有条理,一天一天做什么,一步一步怎么做,非常的清楚,如果我们长期以来,内心都是非常混乱状态、非常的粗糙、非常的急躁、甚至非常的暴躁,这怎么能够用功呢?这用不了功,首先我们心态都很成问题,都一直在起伏动荡不安,先要把它止息下来。止息下来以后,才能够慢慢在我们细的、深细的意识当中,深细的心念里头去做功夫、去用功,只有这些很深细的,我们的心才能够同佛菩萨的心,佛菩萨的境界去相应,这些很深细的心,它不会受到我们身体的影响。


      比如说,我们坐在这里,看经本,看到佛像,它不会受到我们这个心的影响,这个身体的影响;我们走路,我们打坐,我们同人家谈话,我们内在当中的那颗自性的、清净的心,我们内心当中那种非常微细的心,如如不动的,非常清楚、非常清明,知道做什么的。。。如果不是的话,所有的身语造作,都是牵强附会的,都是没有目标的,没有宗旨的,没有理念的,都是业感的。


      所谓业感呢?你碰到什么缘,碰到什么境界,碰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去随顺、去附和而已。而不是说,我们自己真正让那些混浊的心,逐步逐步的让它清明;那些粗重的心,逐步逐步让它细微;那些肤浅的心,逐步逐步让它越来越深入,能够认清我们内心当中最深处的境界,认清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细、越来越活泼、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容易同师法友相应、同三宝相应,同佛菩萨的境界相应。
以此供养大家!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2-2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苦乐人生 第20天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