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210:有男女的欲望就一定去受生,转世你逃不掉一定回来投胎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22 20:09 点击 103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1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诸位!都没有什么怨恨的,也没有什么怨叹的,因为那是你的业来的,是你的业缠住父母,父母只是借着结婚而有你,而你是依据你的业看到你的缘来的。所以如果说:父母生我们,是很勉强的,说自己生自己,是很正确的,因为自己由业力来转变,只是借着父母的同业,借着这个因缘来转世。因此自己的业因、业缘、业果,自己承受。所以,好的因缘,父母亲的DNA非常好,就投胎,遗传因子就非常好,在科学里面讲叫优生学;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胎那么好的,对不对?就要看业识、业的福报,看你怎么转?你没有福报,你也投不进去啊!你说:我想投胎台湾首富人的家!你投不进去啊,没有因缘!对不对?譬如以我来说,能投胎到朗饲家里,有一餐没一餐的把我养大,这样就算很好了,至少没把我生得奇形怪状的啊!对不对?我们就很感恩了!


    所以,这个也不能怨恨什么。所以像我,我都很满足,我长得。。。小而巧、小而好、小得刚刚好,这多么可爱,有时候自己感觉还不错啦,(笑)父母长我们这样子,对不对?刚刚好就好,不必长得很高大,长那么高大,脑筋不灵光有什么用?对不对?像我个子虽小,但是短小聪慧,矮个子也没什么不好,这也是自己的业来的。所以,看了佛经,知道不用怨叹,真的!没有什么好怨恨的,这是你自己的业来的啊!不然你如果那么厉害,怎么不去投胎当美国总统的儿子?没办法,你的因缘就这样子啊!喔!学佛以后,很能够知命、认命,而懂得天命,自己很能够解脱自己,没有什么好怨恨的,这个就是你的业,认命比算命好,重要!是不是?底下,此以父母吸己为同业,父母吸过来。【故有因缘者:由投胎想爱为亲因,父母交遘为助缘之故,生羯罗蓝,】就是七天,【遏蒲昙等,】就是十四天,二七就十四天。【遂有胎相,前后差别。】


    底下佛经讲到受胎里面的子宫发育的,【《俱舍》云:胎中凡有五位:‘一七】就是七天。第一个七天,【名羯剌蓝,】这个是翻译的音的不同,中国话叫做凝滑,(【此云凝滑】)【(父精母血,凝聚滑泽。);二七】就是十四天。【名頞部昙,此云疱(犹如疮之形,未生肉故。);三七】二十一天。【名闭尸,此云软肉(凝结犹如软肉之形);】软肉,我们一般看到的那种小小一块的赤肉,一点点,软肉。【四七】二十八天,【名羯南,此云硬肉(肉渐坚硬);五七】三十五天,【名钵罗奢佉,此云形位,】或者是长四肢了,【亦云肢节(生诸根形,四肢骨节。)。此举二而略余三。《大集经》更有:六七】四十二天,就有长【名发毛爪齿,谓四种渐生。七七名具根位,】七七,四十九天,具根就是全身,就有一个雏形,人的形状跑出来了,【谓诸根具足故。】意思就是说:受胎以后四十九天,就变成一个小小的小朋友;出生以后叫小朋友,在胎中里面叫做小小小朋友,大概一个大拇指大,如果你看过医学,大拇指这么大,慢慢慢慢的长大。


    563页,【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胎、湿、卵、化,这个是业果,随其所应。卵惟想生,就是卵生是因为乱想不定所产生,这个想就是业因,想生就是业因,因为乱想不定,这个就是卵的业因。胎因情有,诸位!这个情是很重要,就是情执。为什么会投胎而变成胎生?就是情执不断,有,就是亲爱迷恋之情。湿以合感,合就是以闻香贪味,附合不离而感。化以离应,这个离就是离开旧有的,喜欢新的,所以,离此托彼而应,叫做化以离应,化生是以离——离开旧有的,而迎接新的。这化以离应就是厌故喜新,离此托彼而应,应就是应彼,离就是离此,离此应彼,这个就是化生。诸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个是业果,而怎么来的呢?随其所应,都有的业因,卵的业因就是乱想不定的想生;会变成胎生是因为亲爱迷恋之情的情执;那么,用湿来合感,是因为闻种种的气味,有的闻香、有的闻臭而跑过去;化以离应,为什么会变成化生呢?因为喜新厌旧,所以,离此托彼而应。


    【此例示四生。首二句举果由因。胎、卵、湿、化,皆所感之业果,情、想、合、离,皆能感之业因,故胎卵湿化四生,各随其能感之业因,应之以业果。卵生惟以乱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胎生乃因亲爱迷恋之情,所以成有;湿生乃以闻香贪味,附合不离而感;】在佛经有一段故事,说有一个沙弥很喜欢喝牛奶,他变成对这个乳味非常的执着,每天都喝这个乳味,已经贪着变成执迷了,他死了以后变成牛奶虫。有一个阿罗汉,证阿罗汉,有一次在用餐,隔壁的这个比丘看到:咦?这个乳、乳酪里面,怎么会有一只小虫在蠕动?那证阿罗汉果的,他有大神通,他本来要拿起来,他说:不用不用!这个前世是沙弥,因为执着这个乳味,太严重的着迷,所以,离不开这个乳味,死后变乳酪里面那个虫,离不开那个乳味。所以,贪着这个味道太严重的时候,没有办法脱离!底下,说:以闻香贪味,附合不离而感;【化生即以厌故喜新,离此托彼而应。四生具缘,有多寡之不同,卵生具足四缘,父缘、母缘、自己业缘、】再加上温度,(【再加暖缘。】)这个卵生没有温度不会活的,你到北极去,这个就很难了,要受胎就很难,但是,一定要有妈妈的温度,没有温度不能活。【胎生具父、母、己业三缘。湿生但业、暖二缘。必假日光暖气之缘也。化生惟业缘矣。】


    564页,【巳三 结成相续】【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这个是讲结成相续,说:情想合离,更相变易,不是永远做人的,胎生;也不是永远想的卵生;也不是合感;也不是永远是离化,不是这样子的,胎、湿、卵、化会变化的,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飞就是善业,善业往上飞,灵魂往上飞。所以,诸位!你行善,学佛以后,纵然你没有念佛,因为一心行善,你临命终的时候,灵魂一直往上飘,因为业很轻。所以,人还是善良比较有底子,如果你想要死后,你的灵魂到一个快乐的地方,就千万不能造业,一点都不行!所以,逐就是随其飞沉,“随其”底下加二个字:业因,逐就是随其业因,善业就飞,恶业就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底下注解:【情想合离:有情皆具,各从多分,而先受报,皆依业因感召,而应之以四生也。更相变易者:更字平声,或情变为想;或想变为情;或合易而为离;或离易而为合,】四生变来变去,【互相更改,彼此变易,种种不定。】【所有受业,逐其飞沉者:论四生所受业报,并非另有主宰。逐即随义,其指业因,皆随业因,所以应之业果,若善业则飞升,恶业则沉坠。情想合离,皆有善恶之分,是以升沉之果,必随善恶之因。末二句因缘有远近,远则无明为因,业识为缘;近则情想合离为因,父母己业,暖、湿为缘。四生转换,三界升沉,生死长缚,轮转不休,故有众生相续。二众生相续竟。】所以,诸位!六道轮回转来转去,谁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暂时生天,有一天就会下来,所以,不究竟。因此记得!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行善、好好的求生极乐世界。


    【辰三 业果相续(分三)已初 业果指本 二 业债酬偿 三 结成相续 今初】【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富楼那!同想成爱同结,爱,执着在一起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欲就是男女。【此明业果,本于自心之贪。贪惑为烦恼领袖,亦即诸业根本,贪之范围虽广,以贪欲为最。吴兴曰:欲贪通乎四生,】意思就是:四生都有贪欲。【今正约胎生言之。又胎生复通,今多就人伦辨之,】就是这一段是讲人。【以其易见故也。】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者:谓同想成爱,】同想就是我想你、你想我,我多么的想念你,你有多么的想念我,二个纠结在一起,就是这样,想来想去,纠缠不清成爱。【乃为结缚之因。何以故?由想爱既深,如胶似漆,不能舍离,所以深结生缘;】你会转世投胎,就是如胶似漆。所以,我告诉你:在佛教、佛经里面讲的,就是夫妻太恩爱的,不好修行,太恩爱的,实在爱到死去活来的,然后,我希望下辈子再嫁给你、我希望下辈子再娶你的,那就很难,很难解脱生死,因为太爱对方了,太爱对方了!有的人爱到实在是。。。她这个先生老到额头上都有星星了,上将也没有长那么多;这个女孩子八、九十岁了,哇!脸上都是地图,一看,台湾、台湾海峡都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脸上都是地图(斑),还是很爱很爱很爱!这众生不学佛,很难!所以,深结生缘,【则诸世间,父母子孙,递代相生不断,是等皆以欲贪为本。欲贪即指受生时之想爱;因同想则成爱,因爱则生欲,因欲则受身也。】所以,诸位!这一句是重点,因为有男女的欲望,你就一定去受生,转世你逃不掉!所以,贪着于男女,换句话说:你下辈子一定回来投胎!所以,学佛的人,要把这个男女的欲看淡一点,看你的时间跟空间,如果你有家庭,那你就要衡量一下,比较不会变成怨偶。是不是?【举世之人皆然。】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诸位!贪爱,就一定会有身命,有这个身命,都一定要滋养这个色身。贪不能止,则诸世间的卵生、化生、湿生、胎生,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由有贪爱,必有身命;既有身命,必同滋养。彼此皆欲滋养身命,所以贪不能止,但知滋养,不顾残忍,势必杀害生灵,食彼身肉。则诸世间四生之类,随其力量,以强欺弱,弱肉则为强食,大鸟吃小鸟,大兽吃小兽,大鱼吃小鱼,大虫吃小虫。递相吞食者,】更相吞食。【如夏天蛇吃老鼠,】冬天蛇在睡觉,这老鼠就吃蛇。【冬天老鼠吃蛇之类。是等则以杀贪,为其根本。】


    566页,【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温陵曰:‘不与而取,】不与就是没有允许,你就拿,杀生害命也是一样。【及阴取皆盗。’】阴取就是私下取,不经他人允许就取。【故以人食羊,不与取也;羊死为人,互来相啖,阴取也,】阴取就是非理而取。【皆为盗贪。吴兴谓:‘杀贪未论酬偿先债,盗贪约过去于身命财,非理而取,故互来相啖,以责其盗也。’】


    解释一下:吴兴谓:杀贪,在杀贪这一段里面,还没有论及果报如何来酬偿,以及到底是什么业因;“先债”就是先前的业因,“债”就是以前的债命,先前的业因。杀贪这一段,还没有论及未来的果报,以及前世的业因,“先”就是前世的业因、前世的命债。而盗贪是就过去于身命的财产等等,非理而取,非理就是没有经过他的允许。所以,互相来啖,以责其盗也。【以人食羊:承上贪求滋养,则以人食羊。羊岂甘心,为人食乎?而宿业既毕,则死而为人,食羊之人,人岂世世得为人乎?而恶业既成,则死而为羊,而人羊转换,征偿旧债,互来相食。所谓吃他八两,还他半觔。何独人之与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而复死,生而又生,展转报复,互来相啖。由斯恶业,与生俱生,冤对相值,穷未来际,报复不已,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诸位看底下,567页,【《正脉》问:‘世教论杀,惟以忿争杀人为重;】就是世间教化人家的圣教;这指世教,不是佛教。世教要讲到这个杀,只是说因为忿怒或者争夺,而杀人为重。【论盗,惟劫窃财命为重,】窃就是盗,财,或者盗命为重。【而食肉不与焉,】不与就是并没有说、说明得很清楚,【似得轻重之宜;】好像世间法讲的轻重恰到好处;得宜就是恰到好处。【今经何独论其轻,】为什么这个《楞严经》只论到吃肉这个轻,而反而遗漏了杀人的重罪呢?(【而反遗所重乎?’】)【答:‘此有二义:一以轻况重义:盖此方世教,急于止乱,且图养民,故惟断现乱,而不禁食肉;今经欲绝生死,】诸位!《楞严经》是要成佛的,所以,他讲得特别的严格。所以,欲绝生死,【须断生缘,】就是需要断到六道轮回的生——受生之因缘。【故极至食肉,】连微细的食肉,【皆并断焉。】一并断除吃肉。【若悟轻者,】如果说体悟到吃肉轻,【尚为生死之缘,则重者】就是杀人,或者是为财卖命,譬如说:我给你钱,你去杀人!主谋拿钱、拿金银铜铁给你:你去杀人!那么,这个是重罪。所以,重者就杀人,【不言可知,】不必讲,当然就是比吃肉的罪更重了!【非反遗于重也。】并不是说反过来杀人重的没有讲。【况真慈平等,均为夺命,有何轻重,且约现生食肉,似不为祸乱,若约隔生酬债,则祸乱亦均,更待下义详之。】


    【二者绝本止末义:盖凡一切杀盗,究其深本,多起于食肉,如八万释种,遭琉璃之杀,】这是波斯匿王的太子。它这个过程是这样子,琉璃王他是波斯匿王的太子,有一天回到释迦族的地方,那里准备给佛讲经有师子座,而琉璃王就跑去坐在佛要讲经的那个座位上,就被呵斥了,因为他的母亲是婢女,所以就呵斥他说:你这个婢女所生!因为他的母亲是婢女,假冒公主嫁出去波斯匿王,所以,其实她是个婢女。就骂:你婢女所生之子,如何可以坐如来的师子座?这个一呵斥,他(王)愤怒,这个琉璃王就记恨在心,就说:如果我有一天继承王位,就把你杀到片甲不留!因此他父亲传位给他以后,琉璃王就带兵攻打释迦族,在经典里面记载是杀到血流成河,把释迦牟尼佛那一族统统灭掉,还把五百个宫女占为己有,还玩弄她,这个宫女不从的时候,统统把她断手断脚,丢到粪坑里面去,断手断脚!后来世尊就为这个宫女。。。这是后来说法,大家都得天眼净,五百个宫女都生天。那么,这个琉璃王因为残暴无道,杀了释迦族很多很多、好几万人,就像经典记载,就血流成河,把五百个宫女断手断脚,很残忍的!后来佛陀就授记他,说经过七天以后,这个琉璃王会死,然后他这个军队、国家会灭亡。结果有一天,他开这个像庆祝会那一种快乐,跟士兵开这个类似同乐晚会慰劳,那一天暴风雨又急又大,又来得快,这琉璃王当天就死了,全部的士兵统统被池水淹死了,这个就是琉璃之杀。知道吧!这是简单讲的,就这样子,这故事讲得还满长的。


    【世人但知近缘骂詈,不知远因,起于食鱼之冤。故此方不长太平,缘太平恣意食啖,人之享福者,福终祸起;畜之酬报者,报尽为人,皆带杀冤,遂成乱世,乃至杀人无量。故佛断食肉,乃圣智深远,拔本塞源之意。经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外教】就是外道。【君子,】非佛弟子。若是对佛法未能深信通达者,(【未能信达者,】)【勿轻非毁矣!】千万不要轻视佛所说的道理,也不要毁谤圣人的言论。那么,在这里就有其困难度的地方,譬如说有一个居士,他说他是生长在这个岛屿,那岛屿统统是捕鱼,他问师父说:我现在听您的录音带,我想学佛,也想吃素,而我们这个岛屿没有素食,没有,不知道怎么办?他们要蔬菜,要坐船去大岛补过来,他说很困难,这个就是很难的地方。在沙漠的地方没有草菜;那么,高原的地方也没有草、没有蔬菜水果;再来,南极跟北极,也很少这种东西。所以,能够吃素,还得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缘,还能接受,你去南传看,他不吃这个的,所以,还得要北传,想要成佛的《楞严经》,大家能接受。那现在吃素也很困难,为什么?水果有农药、蔬菜有农药,什么统统是农药!如果是有机的,那一天我还问一下,说有机的比无机的(有农药的)、平常的蔬菜贵几倍?贵三倍,有的贵四倍,真的!现在景气不好。本来我一开始也是想说:这个有机的弄给法师、工作人员吃,这不是很好吗?可是一问,那个一把蔬菜,别人二十块,他一百、八十,爸爸买不起,没办法,有机的四倍贵,没办法!


    底下,567页,【已二 业债酬偿】【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剩下二页就结束了,568页,【上科明业果之本,此科论相续之因。首句约杀贪说,负者欠也。应有四句:汝欠我命,汝还我命;我欠汝命,我还汝命。二句约盗贪说,亦有四句:我欠汝债,我还汝债;汝欠我债,汝还我债。】现在人可不是这样子,现在哪是这样子念?对不对?你欠我命,你还是要还我命;我欠你命,是绝对不会还你命的,还要杀掉你!对不对?我欠你债,绝对不会还;你欠我债,是一定要还!现在哪有会这样子,欠来欠去?那是讲因果来讲的。【以是命债,惑业为因,现行为缘,虽经百千劫,怨对相遇,酬偿不已,】所以,夫妻有的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就是怨偶,一对怨偶。所以,这夫妻很奇怪,太恩爱没办法修行,太爱他了!是不是?如果怨偶,二个夫妻吵到不行,也没办法修行,还真难拿捏!【由此相续,常在生死苦海,不能出离。】


    568页,【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诸位!有结婚的人,或者是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看看这一段真的不错,不错!你爱我心,我怜你色,这个“色”:女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所以,佛经讲的、菩萨戒讲的:宁近毒蛇,不近女色。这个就是!因为女色害人百千劫,毒蛇咬人一生世,毒蛇咬人,死了就不过今生今世;女色害人;当然女的就是指男的,男的就是指女的,百千万劫!所以,佛在菩萨戒里面讲:宁近毒蛇,不近女色。这个为什么?就是《楞严经》讲的:你爱我心,我怜你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在座诸位!你现在如果没有感情的这个问题,哇!恭喜你,我要去极乐世界,束缚不了我,缠不上,缠不上,(师父两手作左右舞蹈状)任何事都缠不上。二个夫妻分居了,很不恩爱,先生在台北住,太太在高雄住,太好了!对不对?为什么?你不用怜我色,也不用爱我的心,对不对?缠缚在一起只有死路一条,有什么好?修行重要!所以,有时候很难讲,就是说福祸不定,有时候夫妻愈吵架,有时候变成好的修行因缘;有时候恩爱也变成修行的增上缘,就变成这样子,很难讲!


    底下,【此约欲贪说。首二句影略,亦应有八句:汝爱我心,我爱汝心;汝怜我色,我怜汝色;怜亦爱也。上二彼此心好,下二彼此色美,】像俊男啦、美女啦,现在就是这样子,【更有四句,心好色美合论: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我爱汝心,汝怜我色。以是爱怜,惑业为因,现行为缘,经百千劫,想爱同结,誓不分离,由此相续,常在爱欲缠缚,不得解脱。】诸位!你看小说,男女的这个小说,自古以来写多少小说,都有关男女。你看电影,多少的电影都是为这个,多少的爱情电影片,羡煞了多少的少男少女,多少!偶像剧都是这样子。对不对?像韩剧或者台湾的偶像剧,都是这样子,生死的根本,生死因。


    568页,倒数第三行,【已三 结成相续】【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此承上,负还不休,常在生死;爱怜不舍,常在缠缚;并无他故,惟是杀、盗、淫三种贪习种子,以为根本。以是因缘:即种子为因,现行为缘,因缘相资,故有业果相续。若众生闻此,力除贪习,则根本既尽,枝末自枯,有何业果之可言哉?】【《指掌》问:‘业果相续,与众生相续,有何差别?’答:‘业果相续,即依众生开出,】有众生,他才有业果啊!【但众生相续,惟约受生一念;】众生相续是因为有受生那一念,才会来众生相续。【业果相续,统约历劫积习,积习既深,而轮转莫停,一念之差,而变易无定,若果能顿绝一念,】不生,【渐治积习,则变易可定,】可止,就是可以止息,【轮转可停矣!要知众生不离业果,业果不离众生,为成两益,】成就两种利益,所以,【故各言之。’合前众生相续,即是详明真有为法。三业果相续竟,并前四正明生续竟。】


    最后,【寅五 双关结答】【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就是真觉而起妄明,“明”就是妄明。明了知性就是妄明的无明,起了妄明无明的了知性,妄有了知之性,而这个了知性却是无明,就这么简单,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因了发相,因为妄有之性,就是无明不觉,妄明之无明,因了发相,因为有无明的了知性发相,就妄见了,从妄见生,妄见就是粗惑。生山河大地,从妄见生,而生出山河大地的粗境。从妄见生,这个就是细惑;山河大地,这个就是粗境。从妄见生,细惑演变到粗惑,所以,从妄见生就变成了粗惑,变成粗境,是从妄见生。细惑是三细,妄见就变成粗惑,那么,山河大地就是粗境。诸有为,有为就是生灭,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此文蹑前三种相续,结答相续无别法,即续彼三种忽生;又蹑前三种忽生,结答忽生无别法,即生此三种相续,意乃双关。但忽生中,先生虚空,次世界,后众生,未曾明言业果,乃合业果于众生中,具足三种。相续中明言世界、众生、业果,未曾明言虚空,乃合虚空于世界中,亦全无缺漏也。无论忽生相续,皆不出世界、众生、业果三法。】


    【首二句牒上相续,次四句推究妄因。山河等五句,以明忽生相续之现行。佛呼满慈告言:如是前来所说,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乃是颠倒之相,从真起妄而有。故曰:‘皆是觉明’。即于真觉而起妄明;明了知性:指妄明之无明,了知性即妄有了知之性。】不是真知。【因此妄了之无明,】意思就是:妄有了知性其实就是无明。【发生业转现之三相,此明了知性二句,即无明不觉生三细是也。】


    【从妄见生者:乃从细向粗,而成粗惑粗境,妄见即粗惑,山河下即粗境。生字双连上下,】如果【连上乃粗惑生,惑即事识见分;】事识见分不同于微细,这对外境,外境的分别。【连下由惑生则境生。汝问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云何发生?】就是由惑而生,【即由是而生也。】【次第迁流者:世界则成、住、坏空,众生则更相变易,业果则彼此酬偿,亦皆因此虚妄,妄有相续,终而复始,循环往复,无有止息。因此虚妄:此字乃指觉明明了知性,】觉上加明,妄为明觉。此妄明了知之性,【意谓不独三种忽生,】就是世界忽然生、众生忽然生、业果忽然生,就是【由是而生;即汝问云何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也是因为妄觉妄明。【亦因此虚妄,而得相续也。】所以,总归一句就是那一句,什么?性觉必明,妄为明觉,就是这一句。【初正答初问竟。】


【楞严经讲义第九卷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册终】


    今天耽搁了大家一点时间,因为这个《楞严经》拖太久了,如果不定下一个段落的话,就会一直延长,也不晓得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讲得完?所以,有时候,有时候会稍微时间拉长一点点,师父对不起大家!但是,如果有一个进度,就很好,很好!如果没有进度,它就会一直停留,一直讲题外的话也不行,所以,设定一个进度。因为今天的文字很简单,今天的文字、义理的发挥,除了三细六粗比较困难一点,其他的这些地水火风的产生、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个文字其实都不是很困难,要自己看其实也看得来,何况我们在《义贯》里面还有白话文,我们会再浏览一遍。所以,对义理深的,我们发挥;对义理比较浅的、看得来的,就不需要用那么长的时间,师父会斟酌。


    571页,【丑二 兼释转难 分二) 寅初 满慈执因疑果 二 佛分真妄喻释 今初】经文:【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富楼那就说了:如果这个佛的妙觉,本来自妙自觉,也本明、也自明,意思就是:本来就自觉自明,跟如来的心是没有什么增减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状”就是没有任何的原因,就突然生出了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这个有为相也就是假相,就是生灭相、缘起相。说:我们的本觉,跟如来心是一样没有什么增减,为什么突然跑出山河大地这种种的生灭有为相?


    【当机执众生因性有始,疑如来果德有终。乃言:若此众生所具,妙明觉体,本来自妙,无有世界之碍;本来自觉,无有众生之迷;本来自明,无有业果之昏;与如来返本还元之心,平等一如,佛心比生心,】就是比众生之心,拿佛心来跟众生心比一下,其实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所以说:【并不增一丝毫;】佛心并没有比众生增加什么。那么,【生心比佛心,】众生的心来比这个佛的心,【亦不减一丝毫。】也没有减少一丝毫。【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者:无状即无因无故也。众生最初无故,妄欲加明于觉,遂致从迷入迷,以妄成妄,由妄惑起妄业,依妄业招妄报,】众生在妄中,因缘果报他就逃不掉!【忽生山河大地,依报之世界,摄虚空;】意思就是说:摄虚空就是包括虚空的意思,讲到世界,那就包括虚空。【诸有为相,正报之众生,】只要讲到正报的众生,就【兼业果。】众生就是业果。【是由本真之心,忽生种种妄法。】为什么会这样子?


    572页,【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这富楼那就疑惑了:就说:佛陀呀!如来现在得到了无上的妙空明觉;这个“妙空”就是妙性真空,“明觉”就是妙明之本觉,这个妙性真空、妙明的本觉,就是如来。好!那现在成就了无上的菩提,那么,请问:无状会生山河大地,那么,这个山河大地是有为的习漏;“习”就是业习;“漏”就是有漏,这业习有漏,这个是指果报。说:如来现在得到妙性真空、妙明本觉;但是,这个山河大地,它是业习有漏之果,就是有为,那么,何当复生?意思就是:什么时候佛陀会再生出山河大地?这个有为的业习有漏之果、之相还会再跑出来?意思就是:成佛的时候,什么时候还会跑出这个生灭有为的山河大地?那么,这一句,后面佛就告诉富楼那,这个迷是无因,迷不由迷来,悟也不生迷,后面慢慢的剖析。


     【上段执众生因性有始,】因性就是对果来讲的,对果德来讲的,叫做因性。上一段是执众生因性有一个开始,【此段疑如来果德有终。】果德有终就是证得了佛果以后,总有一天会结束那种妙用,会再跑出山河大地、无明出来的有为相,他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子。意思就是:成佛以后,将来什么时候会跑出变成众生看到的——无状跑出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佛陀什么时候会再跑出来?【故难云: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妙空即妙性真空,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复其无物之本体,如摩尼珠;明觉即妙明本觉,虚灵朗鉴,洞澈法界,还其天然之照体,】“还”就是恢复,恢复了我们的天然之照体,这个照体就是我们所讲的涅槃妙性,不生不灭、不可思议的本性,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这个照体就是涅槃妙性,【如大圆镜。与众生妙觉明,未生山河等法之前,无二无别。众生既从真起妄,而如来今者,返妄归真,山河大地之世界,有为相之众生,与习漏之业果】就是【(积聚业习成有漏果),何时复当再生耶?此难】这个问难,【全同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第三难:‘一曰一切众生,本成佛道,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二曰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复说本来成佛?三曰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解释一下:《圆觉经》我们用台语讲过了,也整理出来了。


     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所有的未成就佛道的,包括这些菩萨,都有种种的疑问,第一个疑问是: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讲:本成佛道,那么为什么,既然本来是佛,为什么众生又会跑出一切的无明?为什么?不是常常讲:本来就成就佛道嘛,本来成佛,我们本性与佛无异嘛,为什么本来是佛,为什么会跑出无明?第一个疑问就是这样子。第二个疑问:若诸无明,如果说这些无明,众生是本来就有的、是具足的,那么,是什么因缘故又说本来就成佛?是怎么讲呢?既然无明是本有,为什么又说本来又成佛?这是第二种疑问。第三曰: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异生”就是众生,十方的众生本来就成佛道,本来就是佛道,本来就是佛了,后来又起无明,那么,现在疑问了,说: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那么,现在你如来已经成佛了,什么时候又会跑出像众生的烦恼?所以,师父说:这一辈子三本经要看,第一本:《金刚经》,《金刚经》是般若智慧;第二本经就是《六祖坛经》,它是见性大法;第三本经就是什么?就是《圆觉经》,你所有的疑问,统统在《圆觉经》里面都有解答。【难意全同。】对佛的问难,或者是他们的困惑,其实都是一样的。【所异者彼约烦恼苦因,此约依、正苦果,同是从真起妄也。初满慈执因疑果竟。】意思就是:很简单,既然众生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会突然跑出山河大地诸有为的习漏之相?就这么简单。


    572页,【寅二佛分真妄喻释(分二)卯初 喻妄不复生 二 喻真不复变 】【(卯初分二) 辰初无明本空 二 万法现无 今初】佛用比喻来告诉他:【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说:佛告富楼那:譬如有迷惑的人,迷失了方向的人,在这个聚落;人多的地方叫做聚落,把南边当作是北边,也就是东西南北分不清楚。【此举喻。迷人、乃迷方之人,】迷了方向的人。【喻已起无明之众生;聚落、乃人烟聚止之村落,喻如来藏;惑南方为北方;南方实不转为北方,】北方也实不转为南方。所以,【喻迷时从真起妄,真体不变,真不成妄,妄性本空也。】诸位!迷的时候从真起妄,这一句要特别注意,研读《楞严经》的人,这个关键如果搞不清楚,就会很麻烦!你如果认为说真可以起妄,是大大的错误!真从来不是妄,记得!真从来没有什么增跟减。所谓从真起妄,它这个要反过来讲:妄依真有,这一句话,它是整个《楞严经》的关键:妄心依真心而有。师父已经讲过了,真心就像树木、真的树木;妄心就像影子,你说树木生影子是错误的,树木是实体的东西,就像真智的涅槃妙性,它是实体性的,离尘有体性的;而妄心、妄识是无体性的,离尘无体性的。所以,妄心只是真心的影像,意思就是:意识心是刹那生灭的,意识心空,当体就是真性。所以讲:从真起妄,是不对的、是方便说,这个是关键!如果这个观念搞不清楚,整部《楞严经》就会很迷惑。


    所以,这一句话,你能说方便说;但是,有时候太方便,祖师的注解太方便,下一代的人会跟着讲、会跟着思维。所以,这一句是完全错的!从真,真从来不起妄,意思就是:你什么时候可以发现真心,真心它就像虚空,从来没有任何的增减、生灭、来去、有无,只是说你什么时候会发现生灭当体即空,真心就显现,就是这个时刻!诸位!离开生灭,绝对找不到不生不灭;离开妄心,你也找不到真心,所以,妄就是生灭。那么,这一句:喻迷的时候从真起妄,是方便说;妄依真有,这个就是真实的,妄心依真而存在;就是树木的影子,有树木,太阳一照,它就会有影子。所以,你找到了影子,其实真树它就找得到,树木的影子找得到。就是意识心如果你觉悟到它是假的,就在当下,它就是真心。


    所以,为什么自己看语言、看文字,没有大悟的人指导,很容易落入祖师的注解里面这些善巧方便的东西?所以,见性有什么好处?有个大大好处,就是绝对不受语言、文字的观念所伤害、牵引,或者是所蛊惑,或者是迷茫。见性的人,他知道佛的本怀、故乡是什么,完全不在文字里面,因为他也是从本性流露出来的,佛陀从本性流露出来的语言跟文字,是不可思不可以议的;但是,后来的祖师大德,因为注解的各个角度不同,如果没有证量,或者是契入佛的究竟如来圣智,这个下笔、这个注解,也许他悟;可是,他下笔的注解当中,有太多的善巧方便,就让我们摸不着门。今天的大乘佛教的致命伤,就在太多的善巧方便,你今天看到的整个佛教都是这样:戒杀、放生、吃素、念佛、法会、拜山,从头到尾大部分都是这样子,对如来的无上大般涅槃,体悟的到底有几个?你今天你学佛,你不是要成佛吗?可是,现在不是这样子:“唉!禅宗明心见性对我们太遥远了、《楞严经》太艰涩了,我们程度不够,我们关起门来,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都不听、什么都不看,自己落入那个可怕的知见都不知道,只要看法跟他不一样的,他就判为:你不是真修行人,你是杂修!对佛,他又不认识,你叫他讲,他又讲不出所以然,还要不看、不听不闻、不接近,完全断掉自己的法身慧命,这也是莫可奈何,这个也是每一个众生的福德因缘不一样。


    所以说,就这一句:若迷的时候,是从真起妄,这个是方便说;真体不变,这个也是方便说,诸位!真体如果不变的话,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它能够起妙用?我告诉你:我在学佛的时候,就是死在这一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诸位!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一句是无始无明,为什么?它是二种东西,你在随缘的当下是生灭,要想去找一种不变的东西,这个就是学佛死在观念里面,同时落入无始无明,这不是佛的本意。佛的本意,他是不得已讲缘起性空,这个性空,它是回归到当下,缘起的当下,它就是空、就是本来面目。而我们学佛当中,看注解看多了,就是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所以,所有的众生都会这样子,也许祖师大德他开悟;可是,写出这一句,就会让很多人不开悟!他就是随缘当中,一直想去找一个不变的东西,死定了,死定了!他就什么?讲到真如,他就是追着真如跑,他硬要去追那个真如,不知道真如就在当下!所以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仍然是一种善巧方便;但是,很容易对初学佛法的人误导,我就是因为这一句,弄了十年没有办法见性,就是这一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那现在体悟到了佛性:喔!当下就是,没有什么变不变的东西,它从来没有什么增减,讲它变、不变,统统不对的!就像虚空一样,什么时候变?什么时候不变?讨论这个都是多余的东西,虚空从来没有来;虚空也从来没有去;虚空也从来没有叫做生灭,你也不需要把虚空头上安头,立一个不生灭。所以,现在问题就这样子:我们在随缘当中,想要去了解一个不变,你死定了!为什么?就是要找一个不变的东西,不知道缘起的东西它就是空,缘起生灭,当下就是永恒的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缘起性空是佛讲的,是回归当下,这个是佛讲的,还是一个善巧方便而已呢!相是妄的,本来就不可讨论了,完全都是如来藏性的东西,所以,在方便的时候讲缘起性空;在究竟义来讲,万法都是真实的东西。为什么?全部都是如来藏性,本无来去、生灭的东西;(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09-2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210:有男女的欲望就一定去受生,转世你逃不掉一定回来投胎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