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137: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5-12 14:38 点击 413 次


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eixin.qq.com/s/8Um3wwvXcryLw-vU4I43hw

楞严经  十番显见 3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广钦老和尚讲那句话,你要好好领悟:修行人要把有化作无的力量!这个广钦老和尚真是了不起,我体悟了好几十年,这一句话真是受益!一切修行人都必须把有化作无的力量;现在有,就统统烦恼了。有执着、有无明、有分别、有颠倒,统统是有;把它化作无,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非一非异,歇即是菩提。


    [悉无自他之别,安有是非可指耶?故能令汝,出指非指者:此指字,与前佛问阿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句],这一句是[相对。若悟一真法界,见、相二分俱属空华,万物、见性本来一体,故能令汝超出是非,岂复于万象中,谓何者是见可指,何者非见可指耶?亦如但知一月真,则妄计全消。此合识得真月,是非自息喻]。可见明心见性多重要![可见迷、悟、真、妄,惟在一念,若一念迷,则心境纷然],诸位!一念迷是以无明为依据;而无明本来空,不知道。一念迷就是第二月,我们就是以第二月在做事情。从真心妄,则心境纷然,[是非锋起;若一念悟],这个悟是真悟。[则妙觉湛然,岂容是非于其间哉!此科以见性不分而论,无是无非],无是见性,无非见性,[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妄情自息。见真,如果见到真心,一切妄情自然就停止,所以,你就会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是四义中妙义]。四义就是妙、明、寂、常的妙义。[卯八显见不分竟]。 [楞严经讲义第四卷终]


     不简单,已经讲到卯九,后面二个就更难!这个不可能这辈子再讲一次,我已经尽力了,听不懂也没办法了!不悟,不悟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已经是个很慈悲的上师了,我真的尽全力以赴了!我推断全部的大学。以前台大说:师父我们希望你每个礼拜来上课。我说:一个学期去台大上课不得了,每个礼拜去你们台大上课?你们是师大,高雄师范大学,我就来!我去高雄师范大学,上了整年的课程,你台大要坐飞机!说:师父!我跟您出钱!我说:不用了,大学生,你们也没什么钱!台大偶尔去讲一次就好!我把这二、三十所大学全部辞掉,剩下来就是照顾大家,就是一直讲,一直讲,除了这样子。你不能说一个法师像蜻蜒点水一样,如果说今天我们到黑龙江讲一下;哈尔滨讲一下;再来辽宁、沈阳;再来北京、上海、福建、深圳;到西藏去演讲,美国也在请。今年,马来西来也要去,这是全世界都在请,你怎么办?没办法!所以,法师要了解自己的责任跟任务,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法师这样四处点,不能彻进佛陀的骨髓,没有办法的!所以,师父讲的这个法,是经得起考验的,不怕时间、不怕空间、不怕一切环境,它是佛陀的真理,也不怕你比较的,就是这样子去体悟。所以,必须把这个慈悲心用在集中,佛教才有希望!每次都讲因果;每次都讲哪一个往生;每次都讲你要做行十善业,那佛的心呢?谁来契入呢?没办法!所以,既要讲深又广,又契合,就是要像这样子,才有办法把整个佛教带动起来。师父的用心就是要走得深、远,影响力要大,佛教整个振兴起来!


 回向(略)(未完)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289页,[卯九显见超情(分四)]  [辰初正遣自然]  [二正遣因缘]  [三迭拂妄情]  [四责其滞情辰初(分二)]  [巳初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  [二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巳初分三)]  [午初领性遍常二疑滥外计三疑违自宗今初]  这个[情]分二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和知见,这一段是显示佛悟的究竟见性,不生不灭的见性,是超越一切的情执、一切的知见。这个[情]包括四个角度说:一、凡夫情;二、外道情;三、二乘人之法执;四、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凡夫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之情;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显示见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见;显示见性是超越权教菩萨的知见,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阿难对佛说: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说的:觉缘遍十方界,这个[觉]是觉性有能缘之功能,它是遍十方界的,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也就是我们每一个都有佛性,就是指这个。湛然常住,所以,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个人的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个从觉性里面散发出来的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无诤,没有能所,心性就是僧,这个就是指自性常住。性非生灭,什么叫做生灭?生灭就是能所不断,叫做生灭。


    [此一大科,显见超情。以见性不变随缘故非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接近无因论,就是拨无因果,无因无缘,就自然生自然灭。诸位!外道所讲的这个自然是无明,建立在无明的。以见性是不变,也就是说:见性常存,亘古以来,我们每一个人的不生不灭的见性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开发,但是,它能随缘,像摩尼宝珠一样,所以,它不是外道所讲的;建立在无明的一种自然。随缘,但是这个见性是不变的,是亘古存在的,所以非因缘。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所以,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在这个《菩萨戒经》里面有一句话说:非因非缘非果法是诸佛之本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契入佛的领域,必须要顿悟。进入没有任何的能、所;没有任何的阶位,与天地一体,同时存在的佛性。


    [随缘不变故非因缘;自然]、这个外道的自然,还有凡夫和二乘人所讲的这个[因缘,皆是妄情计执],在这里是因为讲的是究竟,连这个二乘的方便的所讲的因缘法,都要破除,都要放下。所以,皆是妄情所执,[见性两皆不属],因为见性非生灭法,是迥脱根尘,独立存在,灵光独耀的。见性二皆不属,意思是:也非自然,也非二乘人讲的因缘法,意思是:超越外道所讲的自然,也超越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故曰超情。诚如法王所说:诚者实也;法王所说,指如来上文诸科,所说遍常之义。觉缘指见性,谓亲依觉性具有能缘之功能,故称觉缘。遍十方界者:乃称性周遍,不分科中,见性遍见一切,同体不分];在显见不杂这科当中[不杂科中,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此二科俱成遍义。湛然者:如寒潭止水],就像寒潭静止之水,[湛然不动,领不动科中],[领]就是依据,依据前面的显见不动这一科当中,[身境动摇,见无所动];在显见无碍这科当中,[无碍科中,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之义。常住者:领无还科中],就是显见无还这一科当中,[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不失科中]显见不失这一科当中,[虽称颠倒,无始不遗之义]。虽然是颠倒,但是无量亿劫以来,从来就没有消失,没有遗失。[性非生灭者:领不灭科中],依据显见不灭科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之义。如上诸科,俱成常义。阿难蹑之起疑],就开始怀疑了,[疑滥外宗],就是外道,[宗]就是思想。就是怀疑混乱了,佛门跟外道的思想,现在搞混了,外宗就是外道的宗旨,就是思想。[遂计自然。既破自然,复计因缘,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妄情用事耳]!那个识心就是客尘烦恼,不是永恒常住的觉性,识心是依境所引出来的分别、烦恼、无明,不是亘古以来常存的觉性,所以,应当放下,这是妄情用事耳。[初领性遍常竟]。


    [午二疑滥外计]  [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后来就称为修行人,在《阿含经》,梵志后来就一切外道的修行,统统称为梵志。娑毘迦罗,翻译成中文叫做黄发外道;或者叫做金头外道;或者叫做龟种,这金头就是金色的头,头发是金色的,或者是黄发;这个是印度古仙人的名字,为数论派之祖。因为他的须和发这个面色,[面]就是脸,都是黄赤、黄色、赤色,所以,号称为黄赤色仙人。他们也谈,但是他们所谈的最初的冥谛,万物为什么有性呢?就是来自于冥谛,就是冥性,也是立一个类似我们中国人讲的盘古开天,类似这种思想,有一个开始。以及投灰等,这个[投]就是我们讲的涂,把灰涂在身上;这个我看Discovery频道,或者是国家地理频道,有的印度修行人,把全身都抹上那个灰土。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差别?现在就是阿难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先梵志是古来梵志也。其人自谓,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在序分中里面已经有讲。[解见序分中。冥谛,为冥初自谛,]就是一切的开始,自谛就是依这个开始,依这个冥初、冥谛,为依据的开始。[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注意!这个第一谛,不是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意思是:从这里开始建立的。[彼数论师,计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三法,与现今所说,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义似有滥],这个义理有一点混乱了。[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亦云涂灰,有时以身投灰,有时以灰涂身,而修无益之苦行。等者等余拔发]、我有看到在做那个印度耆那教,这出家女众,她们那个头发,要出家的时候,我在影片看到,真的是这样。不是象我们佛教的出家人,剃度的时候用剃刀,没有的!她是头发长长的,然后抹那个湿湿的先洗一下,她的师父就是赤裸的,统统没有穿的,男众;女众是有穿啦,她师父都光光的,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是吓一跳。然后就用拔的,这是剃度的仪式。


    有一种外道就是专门拔这个头发,用烟熏这个鼻子,[熏鼻、卧刺]、卧这个棘,或者是[自饿]、就是一直饿着肚子,认为受一点苦可以生天,不吃东西。我们常常称为打饿七,有时候也变外道,自饿外道。有时候调整这个身体,还是需要靠智慧的,不吃,可以;但是,要充满智慧的,只有不吃,不能代表他就叫做修行,有时候就变成自饿外道。[与持鸡戒]、持鸡戒是什么意思?外道以苦行,认为出离解脱之道。什么叫做苦行?意思是:吃苦将来就可以生天,吃苦就是把这个身体一直折磨,让它折磨,认为就像我们观念讲的,这样叫做消业障的意思;观念卡住了,不知道从心性下手,所以就认为:我就吃了很多苦!持鸡戒是什么?就像鸡一样,整天站一只脚,叫做一足而立,你听过一句成语叫做金鸡独立吗?就是这个,学外道的,用一只脚站立整天的。他们认为这样身体受一点苦,将来可以生天,认为这个是生天的因,叫做非因计因。其实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他现在把这些没有意义的吃苦,当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计因,不是生天的因,却把它误认为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这思想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持[牛戒],这个牛戒就是戒禁取见的一种,古代的印度外道当中,有错认为执这个牛行,以为生天之业因,就是学牛走路,所以叫做持牛戒。还有就是模枋牛眼睛阖起来,还有牛常常低头,人是人,他就是不学人样,他学牛。还有食草,吃这个草,人吃草等等种种的苦行,以期生天,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期待生天。这辈子只要没有听到佛法,全世界都一样,英国也是这样子,他们认为人有很多烦恼,所以,他们这一些行为学家就去学什么?学猴子叫;学着大象走路,把这个手像小朋友一样,人的两脚独立站起来,他不要,那个英国的动物学家,认为人的情绪没办法渲泄,是因为没有办法像动物一样,在森林野外这样吼叫、这样走路,所以,他认为教导这些人类,学习、模仿这些动物的行为,会回归到自然。他自己就学,电视演出来,人不象人,他就学那个猴子;还有学那个金刚,这样搥着胸部…看到那个新闻报道,就三个字:好好笑!没有听到佛法,也没有办法,没人教他。就认为要回归自然,就是一定要学学那一些动物,还学那个长臂猿,学那些动物。我们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可能也会学到这些,也回归到自然的畜生,悲哀!牛戒,也就是象牛学习,把牛的行为当作是生天的因,这种种的苦行没有意义。


    [诸外道种。此等皆心游道外];不知道即心就是佛,心外无道,心外无佛。[种者类也。说有真我,遍满十方:真我,或即二十五谛,末谛之神我]。末谛就是最后的神我。[外道计我相有三:一、大我;二、小我;三、不定我。此所说觉缘遍十方界],佛所讲的,阿难错认为[义似有滥大我],[滥]就是混淆。佛讲的觉缘遍十方,阿难把它混淆了,跟外道讲的这个大我,把它搞混了。[如来所说遍常,与外道有何差别?二疑滥外计竟]。


    [午三疑违自宗]  经文,[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世尊也曾经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大慧菩萨他是十地菩萨。现在阿难怀疑:是不是佛所说的法,跟以前所讲的不太一样。所以,这一段叫做疑违自宗,好象有违佛所讲的自己的思想,叫做疑违自宗。就是阿难怀疑佛陀所讲的,是不是违背了以前所讲的思想?所以,世尊也曾经以前在楞伽山,讲《楞伽经》的时候,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外道的自然就是透过无明,佛教讲的自然是本自寂然,也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恢复妙然的天性那一种自然;不是没有破无明,任其自生自灭,不理它、不管它的一种自然,完全不同!佛教讲的妙性天然,是破无明,见法身,是开采、开悟如来藏性的;外道讲的这个自然,完全是无明的,而且是意识型态,依据推论出来的。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就是佛法,佛却说因缘;因为外道常说自然,而佛就说因缘法,来破自然;当然非彼外道,因缘法绝对不是外道自然的境界,当然非彼外道境界,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再讲一遍,说:世尊也在楞伽山,为大慧菩萨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而佛说因缘法,破了外道的自然。所以,佛说了因缘法,当然非彼外道的境界。


    [此举昔日自宗。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也就是你要听《楞伽经》,要飞上楞伽山,没有神通是上不了的!所以,非有神通者,不能到故,叫做不可住。[佛依此而说《楞伽经》,表法殊胜,非二乘所能及。大慧菩萨,是楞伽会上当机,等者等余众故。佛曾在楞伽山,为大慧等,广辩内教,与外道不同之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者,清凉云:无因论师,计一切物,无因、无缘,自然生,自然灭]。就是放纵它,没破无明,完全建立在无明烦恼。[如彼偈云:谁开河海堆山岳?谁削荆棘画兽禽?一切无有能生者,是故我说为自然]。他们外道的偈颂说:到底是谁开凿出河还有海?还有堆积这么高的山岳呢?是谁削这个荆棘,而画出这个鸟兽呢?画出这个禽兽,一切无有能生者,根本就没有能生它的,是故我说为自然,而佛说业感缘起的,业感,它就生,我们今生今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呢?是业感,业力所感召而来的。[此则拨无因果,不立修证],这句话不立修证,就是放任无明,不去破除无明。[佛说因缘以破之],为什么要讲因缘来破这个外道呢?让大家众生重视因缘果报的可怕,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不能像外道这种放任自然,不立修证,拨无因果,叫做修行。


    [故曰:我说因缘,非彼境界。]就是佛所说的因缘法,绝对当然不是外道,讲自然思想的这种境界,[如楞伽经颂云:我说唯钩锁,离诸外道过,若离缘钩锁,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彼坏钩锁义]。钩锁,有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环环相扣,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受、取、有、生、老死,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一个钩锁接一个钩锁。这个钩锁就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就是缘起,这个钩锁就是互为钩锁,就是缘起。任何法不能单独存在,都必须有前因,还有外缘,一定会产生后果的。所以,我说万法,也就是都是有缘起的,如果是十二因缘,也是环环相扣,为钩锁。[(钩锁,即是因缘,取相连不断义,十二因缘,名十二钩锁)]。就是环环相扣的意思。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受、取、有、生、老死,死了以后再来,无明又行……这个十二因缘,有三世十二因缘;有二世双生的因缘;有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这个讲起来又是很多、很深。


    离诸外道过,为了离开外道的断灭见;或者是常见,所以,佛说万法都是环环相扣的钩锁的,都是有因果的。若离缘钩锁,意思是:离开了这个缘起法,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就会变成外道的无因论了,彼坏钩锁义,就是不能坏缘起的义理。[又因谓种子亲因],种子就是我们的亲因缘。[缘谓资发助缘,内而三乘等性,须假宿生善根,种子为因;复假如来教法,以为外助之缘,方生诸乘所证之果;外而百谷等物,亦须种子为因,水土为缘,方生芽等,大异于彼外道所说,故曰非彼境界]。意思就是:万法必须统统假借缘起,不是像外道这样讲的。


    经文,[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离远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它这个文言文太省略了,以致于看起来很吃力,一般人一看,根本看不懂!我今观此:我现在看到这个佛所说的觉性,就是觉缘之见性,觉缘遍十方的见性。自然,自然就是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讲的自然。再讲一遍: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性自然,这个觉性自然的存在,又好象外道所讲的自然。佛所说的非生非灭,非生就是本有;非灭就是究竟不坏,非生就是:不是假借缘起而生,不是生出来,意思就是本有的。这个觉性是一直存在,尽未来际它仍然存在的,叫做非灭。我们这个觉性自然,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似]就是像,[非因缘]就是自然。就是说:又像外道所讲的自然,与彼自然。与彼自然就是说很像。又好象佛所说的这个非因非缘,当体即空,听起来本性具足,自然的具足,又好象相同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与]就是同彼自然。所以,看起来,前面就是说:佛所说不得非因非缘,当体即空,也可以这样解。彼自然,彼外道所说的自然外道的道理差不多。现在整个搞混了!


    再讲一遍,佛陀所讲的非因非缘,这个自然存在的觉性,妙性天然的觉性,又类似外道所讲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这样子来讲。所以,前面所讲的非因缘也是自然,是佛所讲的妙性天然,当体即空的意思。非因缘把它拆开来,叫做因当体即空,缘当体即空,要这样拆开来解。非因缘就是非因非缘,就是佛所说的当体即空的妙性天然的那一种自然,听起来又好象是外道所说的自然的道理差不多,我阿难被搞混了!云何开示,如何来开示佛道的妙性天然,与外道的自然,到底是同还是异,令佛弟子不致于误入群邪。群邪就是外道可怕的知见。获真实心,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我再讲一遍,平铺直叙下来,你会更清楚!我今观此:佛所说的觉缘的见性遍十方界,妙性天然,自然存在。而佛所说的这个妙性天然,自然存在,就是非生非灭,是远离一切虚妄颠倒,听起来就像佛所说的非因非缘,妙性天然存在的那种自然本觉妙性,同外道所说的那个自然的道理差不多,我们如何请示佛陀来开示,我们佛性的妙性本自具足的自然本性,与外道所说的自然这个理,到底是同还是异?能令佛弟子不误入外道的知见,获得如来真实的心,妙觉明性,才不致于误入歧途,修佛道又变成外道,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首句判同外计。谓我今观此,觉缘见性,亦成自然。非生非灭三句,谬取],[谬]就是错,错取[如来所显见性之义,以证成之。非生者,由来本有;非灭者,究竟不坏,即不失不灭科义。若有动、有还、有杂、有碍、有分、俱属虚妄颠倒,前显不动、无还、不杂、无碍、不分,故云远离。此实大乘]究竟之[正理],现在《楞严经》是大乘究竟之义,[迥超凡情外计],凡夫的情执、外道的计着。[阿难不达],阿难不了解佛意,[反取之以证自然],反而误认为佛陀讲的妙性天然,把它误认为外道的自然。[故曰似非因缘(即自然),盖外道自然,佛昔所破,今佛所说同彼自然,此疑违昔宗]。阿难自己怀疑说:佛现在所讲的,跟以前讲的不一样,产生怀疑。[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者:意谓佛之所说,与外道自然,或同或异],是相同,还是有所不同?[固所未谙],就是不熟悉。[云何开示分明,令知拣择,不入群邪,顿获无戏论之真实心,而证妙觉明性之全体大用耶?初阿难约遍常义疑自然竟]。


    [巳二如来约随缘义以破之(分二)]  [午初责惑索体  二详与诘破今初]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佛这段就是感叹,感叹就是说:要找到那个根器很利的,很难!这个如果咱们中国的祖师,早就大悟了!去,二句话就解决了;阿难却搞了老半天!你所想到的问题,阿难他老人家都替你想好了,你要问什么,他都替你想好,其实阿难就是代替众生而问,所以大权示现。众生想到的问题,阿难统统想到了,你要问的,他都替你问完了!佛告阿难,佛很无奈的就说了:我这样很辛苦的,如是开示种种的方便,已经把究竟的真实义告诉你了,汝犹未悟到究竟如来藏性,你把这个见性,妙性天然惑为无明那一类的自然,变成外道的自然。


    [此破自然。先呼当机之名,而责之曰:我今前来八番,如是开示,费却许多唇舌,或直显],或者是[旁通,或明彰],[明彰]就是很明显的显示;或[曲示],就是绕一个弯,方便来开示,[曲示]就是善巧方便开示。[种种权巧方便,无非将一真实相之道],实相无相无不相的道理,[告知于汝,汝犹未能悟见性为真本,反乃惑为自然],把佛教讲的见性的真本,搞成外道的自然,[岂不辜负于我哉]!佛云:[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这一段对不见性的人来讲,听起来很吃力、很困难!阿难!如果你讲的,像外道的自然,你自须甄明,甄明:你要好好的分别、鉴别。有自然体,有不有一个自然的体性?意思是说:离尘是否有自体性?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体性?你依靠什么来讲自然?整句的意思是:阿难!如果说:你一定要提到外道的自然,你一定要好好的鉴别,有没有一个自然的体性?离尘是否有自体性的自然体?你所说的自然,到底是依什么为自性呢?


    [若汝必定,以此觉缘周遍不动,性非生灭,以为是自然者],外道思想的自然。[自当甄别明白],[甄别]就是审查、区分,好好的明辨一下。[有一自然之体],[体]就是体性,[方可。初责惑索体竟]。自然一定有自然的体性嘛!所以,这一段是责惑索体,就是责备阿难迷惑,变成自然了,指导佛性变成自然的外道。好!你讲自然,没关系!你自然是依什么为体?你讲出来,佛听听看。


    [午二详与诘破]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好好的观照,看一下,鉴别一下,你要弄得更清楚,在这个妙明的见性当中,是以哪个为自然的自体性呢?这个见性是以明——明亮的明相,就是有光线的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还是依靠暗的,暗相为自体性;或者是依靠,[以]就是依靠,或者是以虚空来当作是你自然的自体性?或者是以阻塞——有障碍的塞,为你的自然的自体性,佛要他好好的冷静思惟、鉴别,你讲自然,行!以什么为自然的自体性?[此就中诘问。谓妙明真见、遍见诸缘,汝且观察,此妙明见中,以见何者为自然之体,此二句为总诘。此见为复下,约明、暗、空、塞四缘,逐一别诘]。[诘]就是问,问清楚。[以明]如果是你用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体性,[为自者,谓以见明者为自然体]。底下三例就知,[下三例知]。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这段对初学佛法来讲,相当的困难!阿难!若明为自,如果你把这个明相,来当作是自然的自体性,换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你依靠明相,才有这个自体性的话,假设说了!应不见暗,为什么呢?因为明走了,你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暗来,你就看不到,所以叫做应不见暗。就是:如果你只依靠明为自体性,那么,暗来就看不到,因为明、暗是对立的,是互相取代的。明相现前,你才有体性的话,那么,暗相来你根本看不到。明走了,你就跟着走了,这个体性就跟着走了。如果我们的见性,只跟前明显现的话,明走了,我们见性就跟着走了,暗来,就看不到暗了。这个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依靠明,认为是自然的自体性,那么,明走了,暗现前,这个体性就没有了,所以,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那等到了塞的时候,应不见塞;因为虚空已去,不复存在了。如是乃至,诸暗等相,若诸暗等相,把它当作是自体性,则于明时,就是明相现前的时候,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见性断灭。如果你把种种的暗相,来当作是你自然的体性的话,那么,暗才存在这个自然的体性,明相现前、有明相的时候,见性就断灭,因为不复存在嘛!云何见明?可是,相反过来的,你为什么暗来见暗,明来见明呢?既然我们的见性已经跟着暗走了,为何你现在很清楚的可以见到明?意思是:暗去,见性也是不动;暗来见暗,明来见明,无关于见性。


    [此难破。若以见明为自然体者,自然应当不变],不变就是有一个体性。[既以明为自,只应见明],意思是:依靠明才有自体性,明走了,暗就绝对看不到。[至于明去暗来,应不随缘,不能见暗,方成自然]?才叫做有个自然的体性存在。[以空为自等],如果是以虚空为自体性,[例此可知。如是乃至,超略以塞为自,应不见空?诸暗等相者:子夜黑月,云雾晦冥等,皆为暗相,既以暗为自然体,自应不随明缘,故难]就是反问。[以则于明时暗灭],明相现前的时候,暗就灭,[见性应当断灭],但是,见性不断灭,为什么?[云何明时仍旧见明]?意思是:见性无关于明暗。[既然明来见明,暗来见暗],那表示如如不动的心性[乃是随缘],缘现,无关于独立的见性,外面的明、暗,可以随缘显现,但是,无关于见性。[有何自然之义]?自然如果有体性,自然则无法随缘的意思,有何自然之义呢?有什么自然呢?你找不到体性![初正遣自然竟]。


    [辰二正遣因缘(分二)]  [巳初阿难翻自然而疑因缘]  [二如来约不变义以破之今初]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阿难说:必此妙见,这妙明的见性叫做妙见。这个妙明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非自然就是:并非外道的自然。前面被佛所破,现在转执着因缘法,佛陀连因缘法都破!现在讲的是究竟无上的大法——首楞严大定,无关于外在的因缘。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空来见空,塞来见塞,无关于明、暗、空、塞,都不相关。阿难错把见性认为是缘起。阿难被佛所破斥了,了解这个妙性,妙然的天性,妙性天然的见性。而此妙见之性,亦非外道所讲的自然。[发明],就是发现,[明]就是明了,我发现了,我明了了!在这里要小心:阿难不是真的悟到如来藏性那种发明,意思是:我现在有所体悟了,而这个体悟不是真正的大悟,非真的悟到如来藏性的发明,只是有所理解。这个妙见是因缘生,前面破跟外道自然混在一起,现在阿难转计因缘法。喔!我知道了,这个见性是因缘生的!底下就没什么肯定,心犹未明,前面讲的自然被佛陀所破,现在转计成因缘;可是他的体悟到底对不对呢?阿难不敢肯定;不敢肯定,他就说了:心犹未明,但是,心还不是真正的悟。咨询如来,是义云何,此妙性是否合于因缘性!我这个妙见,是否合于因缘性呢?佛陀一直讲因缘法,自然会落入这个因缘的观念。前面佛破外道的自然,阿难现在知道外道的自然观念错了,放下。现在变成因缘,就问如来: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到底究竟的见性是什么?这个见性到底是不是合于佛平常所讲的因缘性?


    [当机闻佛难破自然,转疑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二乘人所执,包括我们学佛的凡夫,也执着有因、有缘、有果;不知道说佛陀正是方便善巧,怕你落入外道的断灭见,所以讲因缘是破外道的。但是,你着一个因缘,就见不到清净自性,它迥脱根尘,独立存在。[故曰:必此妙明见性,非是自然,我今发明,必定是从因缘所生]。因为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以,必定是从昔日佛所说的,因缘法所生。因为从一开始就是因缘……而阿难就是落入这个观念,众生不是着此,就是着彼;不是着彼,就是着此,总是摆脱不了缘起的假相、意识型态的观念。[此之发明,不是真智发明真理,乃是对待发明,故心犹未曾明悟,必须咨询(问也)如来],还要问问佛陀,[是前来各科,所说遍常之义,云何符合因缘性;诚是未明],实在是不了解,这个见性是不是合于因缘所起之性?是不是因缘法才有见性?[今教不但不堕自然,兼亦不堕因缘]。(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极乐 2019-07-27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137:因缘是生灭法,见性是不生不灭法;非因非缘是诸佛之本源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