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133:把万物看作是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心显现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5-12 14:16 点击 425 次


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eixin.qq.com/s/3IZXwmvVWShX9j9r5j3LNg


楞严经  十番显见 2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因为不定形故。所以,不一定,虚空并没有一定什么形状。这个虚空,在这里是表示我们的如来藏性,方、圆都是尘,比喻都是外在的。[此明二义皆非。若言定方者,易以圆器],[易]就是改变。[空应不圆],如果你把这个虚空固定变成方形的,那么,改变一个圆形的器具放进去,这个虚空应该不会被你变圆,因为它已经是四方开了。[既随圆现圆],那就表示[是不定方];说不定方也不对,如果不定方的话,那么,放长形的就会变成圆形的;放圆形的就变成长方形的,也不对。[],这就表示讲不定形若言不定者,则在方器中,应无方空之相状也是不对;讲一定的形状还是不对。[今既器方而方,是又定方矣]。若言不定者,则在方器中,应无方空之相,现在空上器皿是方形的,而这个方形就是因为器皿的关系,好象又被固定了,所以,是又定方矣。[两应字,皆读平声]。所以,这一段在强调什么?虚空本无相,所以,说一定的方、一定的形状,不对;说不定,也不对。因为它随相而有方形跟圆形的,而虚空本身并没有增减,这虚空是比喻我们的见性并没有增减;而分大、分小、分长、长方形的、分圆形的,其实都是外在的六尘。


    [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你所说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见性突然变大?斯义就是:一下见性变大;一下子见性变小;一下好象缩小;一下子又好象被夹断,不知道斯义就是:一下子变大、变小、变缩小、或者是被夹断,不知道斯义所在。义性如是,大小之义,见性为何有大小之义,就是如此。义性如是就是:我们一下大、一下小,就是这个道理,义性如是。见性其实没有大小,而是因为众生的执着,是因为缘起的假相把它隔开来,隔成大、小等等。所以,义性如是,云何为在?云何为有定,有一定的形状。云何为在?哪里有一定的形状在呢?就像虚空,虚空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啊。


    [汝先言,不知大、小、缩、断之义所在,而见性大小之义,与定不定之性,如虚空者是也]。虚空本来就没有什么增减,就像我们的见性,并没有增减,[虚空随器而现方]、注意这个[器]在心法表示分别心,随你的这一颗执着和分别心,它就会变大、变小、变圆、变扁的。因此万法唯心现量就是这个道理。虚空本来就没有,我们的见性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修行,它的根本大法就是明心见性,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虚空随这个器皿,而现方形、圆形之相,[云何为有定在耶?初不定由尘竟]。怎么一定是方形或圆形,没有的!


    [巳二教亡尘自遍] 只要你放下外在不实在的虚妄的假相,你的见性就会周遍。[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阿难!如果你想要欲令进入没有所谓的方形,也没有所谓的圆形,意思就是:你想要进入见性的功夫,你想要进入佛陀的菩提究竟的涅槃,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阿难,若复有人想要欲入无方圆,但除器方,[但]就是只要,只要把这个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除掉,让这个虚空之体性显露,你会发现,空体无方,虚空并没有被固定。所以,空体就是空之体,虚空之体性并没有被固定。所以,不应说言,更除虚空,你更不应该说要把虚空除掉,[除]就是除去虚空。所以,虚空本来就没有方跟圆,所以,更除虚空,就是更除去虚空里面的什么方形、圆形的,虚空里面本来就没有方形和圆形的,方形、圆形是因为器皿所造成的,虚空本来就没有这些方、圆,你为什么要除去虚空里面的方跟圆呢?你不需要除去虚空中之方圆,方相所在,方相就是指方和圆,方相之所在。因为虚空本非方、非圆,不必除去虚空,虚空本来就无相,本来就无碍的。我们的见性也是一样,但懂得无心是道,直下无心便是道,就不需要除去外在的大小、方圆。所以,见性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很多了,你看到任何一种假相,你都了解那是虚妄的不实在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过现实的生活,也不能讲得太理想主义。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这个现实的生命当中,你会有种种的挫折、逆境、痛苦、病苦、没有钱、被人家谩骂、扭曲、毁谤,这种种的挫折;乃至于你也会活在一种很有钱、地位很高、学历很高这些种种,但这些都是缘起的假相。见性,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命的底层,智如涌泉,我们有这个智慧的深泉,只要你肯开采出来,就在当下,放下意识型态;放下种种的语言、文字,进佛陀的无诤的世界。所以,《六祖坛经》里面,为什么讲那一句话呢?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却是左。如果一个真正修行人,了解万法唯心现量,了解万法唯心所造。那么,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就一定不去看人家的过失;若见他人过,如果发现众生有过失了,你动个念头去非,自非却是左,[自非]自己动个念头,去毁谤别人;[左]就是不对,自非却是左,左就是:这样子你也不对。这样你就不了解尘自生灭,自性不动的道理。为什么我叫你们八大宗派都一律尊重,每一个道场、每一个法师,都有他的风格,因为时空、背景不同,经典的依据、修行的法门、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明心见性的时候,这个不关我们的事情。为什么如此一再的强调?就是要开发我们的见性。等我们开发出来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就是极乐世界,什么都能忍受;什么都能看得很开;什么都进入无诤的状态,彻底的解脱。因此,佛经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很难;但是,一句话就可以搞定!你想要脱离苦海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这句话。你能够彻底的看破这个色身五蕴皆空,那么,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超越,就是不要把它定位说:这个是我的、我所拥有的,你会争就是因为有一个[我]嘛!


    [此辗转解释,见性无碍。故谓阿难,汝今欲令虚空之入],想要进入[无有方、圆之相,但除器之方、圆,空体本无一定方、圆,不应说言:除器之方、圆外,更除虚空方、圆相之所在也]。你只要放下外面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见性自然显现,放下外尘,见性自然显现。更不应该讲说:我要除去见性里面的什么假相,没有相可得啊!要除去心中的假相,那叫做头上安头了,自性本来就空啊。如果你了幻即离,佛法,一句就可以搞定它!了幻即离,这个《圆觉经》讲的,如果你能够了这个种种的幻化的,直下无心,[离]就是放下,那么,你就进入菩提之道。[法合欲令见性无大、小之相,但除尘(界空色尘之相)之大、小,见性本无一定大、小,不应说言;除尘之外,更除见性大、小相之所在也]。[界]就是分清楚,但除尘,尘,那么就职界,分清楚什么是空,什么是色尘之相之大小,见性本来就没有一定大小,不应说言,除尘之外,更除见性的大、小之所在,那是不对的!你把见性除掉,你怎么修行?所以,修行他搞错方向,他会拼了老命往外一直奔驰,设定一个极乐世界,好象离我们很遥远,然后一直设定一个目标,拼了老命要去追求极乐世界,也不懂得说我这一句佛号,就在心性当中显现,不知道这个道理,即心就是佛,即心就是净土的道理。你要牢牢记住!心外无净土,心外无佛,心性以外没有佛的;心性以外也没有极乐世界的。所以,念念要从心起,要记住这个。[大、小由尘,但得亡尘,而大、小之相自泯]。这个亡尘就是:你只要肯放得下假相,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这样。你只要肯放得下这个缘生缘灭、无常假相,那就没障碍了!而大、小之相自泯,[泯]就是灭,就没有了。[则见性廓周法界矣!二教亡尘自遍竟]。你只要放下缘起缘灭的生灭无常的假相,我们的见性,它就会周遍,没有缺陷的。


    [巳三以反难显谬]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佛陀:就像你阿难所问的,见性一下大、小;一下圆、方,假设说,你不了解,所以告诉你,就你的观点来找出你的问题。所以,这一段叫做反难显谬,显示阿难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像你这么样问我佛陀,说:入室之时,缩见令小,就是当你来到这个室内,会发现缩这个见性令小,假设你这样的角度来论断。佛反问,那么,我们抬头仰观日时,我们抬头看这个太阳的时候,难道你也拉长了你的见性?这个[挽],见性拉长。难道你同时拉长你的见性,齐于日面?到达太阳的表面,难道是这样子吗?佛陀的意思就是说:见性并不是因为你进入室内变小;也不会说跑到室外看到太阳,见性就变得大了,无关于大、小、远、近的,在小见小,在远见远,在近见近,在大见大,大、小、长、远,无关见性的。若筑墙宇,好!如果说:筑这个墙宇,能夹见断,见性让它断掉,穿为小窦,宁无续迹?你看看我们左边是公园,我们这一堵墙壁,在没有建文殊讲堂的时候,这里面跟外面的虚空是平等的,是的!现在把这个筑一道墙,把文殊讲堂跟公园隔开来了。阿难的意思就是说:这一道墙把我们的见性夹断了,我们的见性变成一段在里面的见性,一段在外面的见性。佛陀说:好,你这样子的怀疑,筑一道墙,让它分里面的见性还有外面的见性。穿为小窦,窦就是说:我们把这个墙壁挖一个孔,宁无续迹?怎么找不到见性接续的地方呢?如果有分内跟外,打一个洞,我们打一个洞的时候,墙壁挖一个洞,你有没有看到痕迹?墙壁有啊,墙壁可以看到痕迹。见性有没有痕迹?没有啊!见性当然没有痕迹!


    讲堂有的人摇头,有的人点头。这里这是一张纸,分你那边,还有我这边。如果是有形状的东西,它可以看到接续的地方。把这张纸中间挖个洞,好!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卫生纸挖洞地方,外面接里面的痕迹啊?很清楚的,纸张分内跟外,这里有痕迹,这里没有痕迹,你怎么知道破一个洞?怎么一直摇头?这里没有一个痕迹,你怎么知道破一个洞?这有痕迹嘛,相有痕迹。现在,我们的见性有没有分里面跟外面?没有啊!就是说:这一张纸遮起来,我们有分外面、里面;如果假设这个见性被夹断的时候,分外面里面,那么,现在打一个洞,你看看这个见性应该有痕迹吧?意思就是:见性没有分里面跟外面,相有分内外,有种种的痕迹,见性没有啊,要不然你怎么找到见性的痕迹,说你的见性痕迹在哪里,你怎么找得到?是义不然,佛陀说:这个道理是讲不通,不是这样子的。


    再解释一下:若如汝问,就像你阿难问我佛陀的,进入这个小小的室内的时候,缩小了你的见性,让它为小。我们假设你这样的问,这样的观念,就以你的观念来讨论,那么,出到门外去看太阳,难道你也拉长了你的见性,达到太阳的表面?如果筑这个墙,把它围这个墙壁起来,能说夹断了我们的见性,能说我们的见性,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如果挖一个洞,就能够看到见性的痕迹?事实不然,我们见不到见性的痕迹。[窦]就是小孔、孔穴;宁无就是:怎么会没有接续之痕迹呢?是义不然,这当然是不对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此之反难,要当机自审,以显其谬。若如汝先所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则汝仰观日时],跑到外面去看太阳,[岂能挽引长也],就是拉长,难道你拉长你的见性与太阳等齐?[见齐于日之面前耶?此乃令审,观日非舒],观看这个太阳的时候,我们这个见性并没有特别的拉长,[舒]就是展开来,拉长。[自知入室非缩矣]。就了解,我们进入室内,我们的见性并没有缩小。[若筑墙宇,能夹汝见令断],变成一段的见性断在室内;一段的见性断在墙壁的那一边,表示被截成两段了。那么,截成两段的时候,[则将墙宇穿为小窦(孔穴也)时],怎么样?[宁无接续之迹耶]?怎么会没有接续的痕迹呢?[此亦令审穿无续迹],[续迹]就是接续的痕迹。譬如说:我这两只手,二食指相接,你会看到接缝,它中间的痕迹。[自知夹无断痕矣]。所以,这一段是令审穿无续迹,自知夹无断痕。[而疑缩疑断],疑就是疑这个见性被缩小了;或者是怀疑这个见性被夹断了。[俱非正义]。都不是正确的。[故斥之曰:‘是义不然’]。所以,佛陀反过来问阿难,告诉他观念是错的。叫做[三以反难显谬竟]。


    [巳四出成碍之由]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迷己为物,对自己不了解。我们真心被迷惑了,无明业力转换出来的这个色身当中,把它变成一种假相,一种执着的、分内、外的一个对象。而不知道此身是生灭、无常、必坏之相,不知道这个色身是缘起、缘灭的、是强幻的。迷已为物,把自己的真心变作了万物,叫做迷已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我们迷失了真心,这一颗无所住的真心如如不动,我们现在被物所转,所转用我们现在的名词就是:全部都受到影响了,没有一时一刻不在重复的执着、分别、痛苦,想要解脱这个痛苦,又找不到方向;想要修行又碰不到明师;想要解脱,又没有碰到正法,这个就是福报跟因缘不够。所以,学佛就是彻底的认识自己,我们失去这个本性,被这个外境影响,故于中,在这个真心当中,变成妄动,里面观大观小。


    [此出成碍之由,由于法执]。因为我们这个色身叫做我执;离开我们这个色身,外边统统叫做法执,根、尘、识十八界所建立的,统统叫做法执。[众生法执未亡,执心外有法],不知道万法乃是心性所影现出来的。[动成有碍,法执一亡,自可同佛作用,惟妙觉明,圆融照了,无有少法可得,夫复何碍?一切众生,总该]包括凡夫、外道、权位菩萨、小乘等等,[凡、外、权、小而言,夫见本不可碍,而物亦不能碍,而凡、外、权、小,毕竟成碍者,皆从无始无明住地而来,迷己真心,而为万物,不了万物皆己,遂失本来一体之真心,而执心外有实法。迷字即是法执,乃为成碍之由,不达万法唯心,遂有心、物之分,非惟物不随心转],不但这个万物不能随心而转,[而心反被物碍矣]。就看什么着什么,[故于是中,即是于一体之中],就是在这个真心一体当中,[观大观小,逐境迁移],心情每天都受影响。[动被物碍]。[动]就是只要妄念一起来,就被物所障碍。[又不仅观小,是为物转,即观大亦然。以界相尚在,尘相未亡,总成有碍]。其实要亡这个尘相,你只要无心,照见五蕴皆空,从内观,所以,佛法叫做内观法。[须知物本是心,迷之为物,则能碍心,亦如冰原是水,结之成冰,则能碍水;果能返迷,自可转物矣]!这个要返迷,不认识自己,就没有办法,不认识、透视自己,太不了解自己,就会形成障碍。


    有一个自称为高音歌王,世界级的高音歌王叫做帕华洛帝,这个高音歌王有一点胖,自己称为胖胖洛帝。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来,他就跟好朋友讲,说:我这个歌声救了我一命。好朋友说:唱歌也能救你一命?他说:真的,不骗你的!为什么呢?胖胖洛帝这样描述说:有一天,我在练习歌喉的时候,高音的时候,突然唱得很高。我们对面住了一个凶神恶煞,我突然拉高嗓子的时候,他突然跟我讲:你再唱下去,我就割断你的喉咙!他朋友问他,你怎么回答?他说:我从此以后就不敢唱了,就这样救了我一命了!这个好朋友就说:那你就把那段唱给我听听看。胖胖洛帝就开始拉高嗓子,唱得很高,然后,问他朋友说:你感觉怎么?他朋友说:我确实想杀掉你!那胖胖洛帝就说:我唱的这么好,为什么你们的感觉都一样呢?就是太不了解自己的歌声了!所以,他的歌声是的的确确救了他一命,意思台语说:自己多烂不知道,再唱下去,人家就要杀他了!


    [转物者,即转万物为自己,如融冰为水,水自不至碍水也。四出成碍之由竟]。只要把冰融成水,水自然不障碍水。记得!你把万物看作是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心显现,万法都是我们的心性所影现出来的,你会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你会珍惜一草一木,因为那一草一木都是你的心所影现出来的;你会珍惜现在每一种对你有帮助的,你会很感恩!你也会感恩那一些对不起你的人,因为他让我们成长;你也会感谢到那一些极恶劣的众生,因为他让你见识到可恶的一面,他就是一面镜子。当悟道的人,会把大地转换成感恩的时候,你便懂得菩提之道,全在心性里面,完全不离当下。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你动什么念头,就会得什么结果。因此,一个人能够掌控自己,就是真正修行人。


    这个转物并不是把这个物相转过来,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一句最主要是对凡夫来对衬说法,我不是要把山河大地转过来,不是这个意思。转物的意思是:你只要不受假相的影响,从此以后,不再住着,也就是转万物为自己[的心性],这三个字加下去,才知道原来万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也就是转万物为自己的心性,如融冰为水,水自不至碍水也。所以,万法融入你的心性,你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起烦恼,也是我们的心自已烦恼,分内、外才起烦恼。


    [巳五教转物自在]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一句可是修行的关键!诸位!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句话,很多人会误解。就说:能够把它转动!不是这个意思,你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受假相的影响就转动。所以,转物变成心性,是这个意思,不是要去转外面的境界,那坏了!那就变成外道了!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有很深的含义!万物不需要去转,万物,你只要把它转入你的心性,记得这样转,不要往外转,要往内转。就是:一片森林是我们的心性,看虚空当中的星球、月亮,也是我们心性所影现出来的。科学家,当然让我们了解宇宙的深奥,但是,到最后就会变成数目字,星球的长短、大小、方圆,其实都是心性的东西。说:地球离月亮三十八万公里,我们地球到太阳,光来跑的话,八分三十六秒,光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地球的七点五倍,地球的一周差不多十万公里。三十万公里乘以八分三十六秒(五百一十六秒),太阳距离我们地球。现在科学家是这样子,没有错。给我们有一个距离的观念,但是,在佛的心性来讲,那个只是一个数目字,那个距离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数目字,在心性当中,只是一个符号,三十万公里是一个符号,一百万公里、二千万公里,还是符号,都是符号。所以,完全都是我们的心性,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果你能够把假相转入都是你的唯心现量,不受影响,喔!原来都是你的心,那么,这个就是佛。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内跟外。


    [转物之功,须凭妙智],绝对要有妙智慧,[悟圆理,破法执,悟明心外无法,法法唯心,转万物为自己,则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此由事法界]的角度来说,[而悟入理法界也],理法界就是无生。[继起]一切法无生,圆满[圆修],就是圆心性而修,圆满心性的修法,叫做圆修。无一法不会归到自己圆满的心性。所以,[亡尘入性],放下这个外尘,[以性融尘,则同如来。以妙明不生不灭之自性,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就是理,无理就是事相;一就是平等不分别,无量就是分别、差别。所以,无量的差别相就是平等相,一个平等的相,就是无量差别相。[而证入理事无碍法界也。则同如来者,法身如来也。法身以理为身,圆融无碍,随举一法,体即法身。由理事无碍,然后身界无分],身是内、是小;界就是外,是大。那么,内外、小大,内身的小,外界的大,根本就没有分别,因为同一个心性。[尘毛相即],[尘]是指刹尘,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尘。这个[尘]不是指颗粒微尘,这个[尘]是指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无尽的世界叫做尘,也就是大了。[毛]就是小,大跟小相即,互相摄入,有的讲:无尽的虚空摄在一毛;一毛能融摄无尽的虚空,无尽的世界。[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而证入事事无碍法界,即同如来],无一种事相可以障碍他,这个事事无碍法界,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其实都是同一个心性、如来藏性。这一句话意思也可以讲:少许一点点的般若智慧,就是全体的如来藏性,就是包括三无量三千大千世界,这一颗颗粒微尘的道理,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证入事事无碍法界,即同如来,[称性作用,一切自在矣]!所以,学佛就是学自在。


    [昔]就是过去,[僧]就是出家人。问什么?[问谷隐聪禅师]过去有出家人,问谷隐聪禅师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万象是物,如何转得?]万相存在,它是硬邦邦的外在的物相,你如何转它呢?谷隐聪禅师说了,[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就能转物。吃了饭,你只要平常就吃了饭就没事,无些子,没有一点点,意智是指心中的挂碍、执着的意思。这个[智]不是指智慧,指分别心,没有一点点意识心、分别心。假设说:你能吃了饭,就在这么当下,没有执着和分别心、没有挂碍,就是转物。[若有意智],如果有执着和分别,[意]指执着;[智]指分别,为物所转,[为物转也。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韶国师就问,[韶曰:汝唤甚么作物?][唤]就是把它叫做,本来是唯心现量,如来藏性,你把这个心性当作物来看,意思是说:你怎么这样问?万法唯心所造,哪有外在的假相?什么物可以转啊?整句的意思说:[聪曰:吃了饭,无些子意智。]若有意智,则为转物。[又僧问韶国师: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韶曰:[你唤甚么作物?]就是你把它当作什么来说呢?万法本来是唯心现量,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东西呢?


    就问了,[曰:恁么则即同如来也?][恁么]就是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才能像佛陀如来?[韶曰:莫作野干鸣],野干,它不是狮子,如同狐狸,比狐狸小一点,群形动物,就像狗,叫声像狼。野干鸣就是:不是真正的狮子。狮子是指佛陀、大彻大悟的。意思就是:你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还在这样问!莫作野干鸣,千万不要把不是狮子的野干乱叫,当作是狮子吼。[拟同如来],这样可以象如来,是不可能的!你一问,便落入语言、差别意识状态。[即千里万里]。千里万里就是差之千里万里,差太多了!意思是说:明心见性是见证的功夫,不是你用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可以去接触到的,除非你有证量,否则你怎么问,统统不对;你怎么讲,统统勾不到佛的心境,永远不可能!你不是狮子吼,你只是冒充狮子的野干,野干只是像狮子这样叫,可惜不是狮子。你这样问,看起来又好象你有修证,事实不然,完全没有内证的功夫。意思就是:见性这种东西,不是你可以拿来讨论的,任凭你怎么讲,统统不对,除了你也有内证,法法相同。


    [又此两节文,若按相宗解释,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诸位!其实这个是方便说,这个是不得已的,没办法,这样讲,有合的、分合的话,那就不是绝对了,是方便说,为了次第性的解脱。所以,相宗的解释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一念妄动以来,不生不灭跟生灭和合,[成阿赖识。此识有见、相二分,不知见、相二分,本来不离一心,以能见之见分,取所见之相分,如下文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就是说:用这个妄想心,去取这个自心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在的境界,事实上,身、物同一体的,我们现在不知道,真心迷了,就变成用妄心,妄心就起这个妄心所现的境界。非幻成幻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我们现在迷了非常严重,回不去,本来是真,非幻就是真,成幻法。[此为迷己为物,既迷为物,则失本心,将心认作物,不了是心,则非失似失矣]。我们把天地万物,这一颗真心所影现出来的假相,也是真心,我们却把它误认为是物,不知道就是如来藏性。[由是心、物两分,见分恒被相分所转,逐物意移,故于相分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者:见、相二分,如蜗牛二角],这个在唯识学我们有讲过,蜗牛伸出二只触角,看起来像二只触角,但是,缩回来却同一个身体。我们见分跟相分,看起来是分开的,我们身心跟外在的世界,看起来是敌对的;但是,佛陀大悟以后,却发现身心、世界本是一体的。


    所以,迷妄以后,故于相分当中观大观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见、相二分,就像蜗牛二只角,[出则成双,收则归一],成双就是见相二分,归一就是自体分。[现要转物,相分即是物,必由见分去转他,如何转法]?唯一的修行的关键就出现了:[但要见分不取相分],只要你的精神作用,把这个意识心化作如来藏性,不取相,就变成真如心,因为了悟妄心、妄境界不可得,这个就用真如藏、如来藏性,所以,只要见分不取相分。[不取无非幻],这个[非幻]就是真。如果你不取相,则连真也不存在,无[非幻]就是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取相,也无有真心可得。不取则无非幻,[无非幻]就是没有真,叫做不立真心。你只要不取相,亦无真心可立,不可以立一个真心,叫做不取无非幻,只要不着相,也没有一个真心可安立。[非幻尚不生],连真心都不生,就是不可以头上安头,如来藏性本来就是真心。非幻,就是真心尚且不立;[生]就是立,连立这个真心都不行,因为它是绝对。[幻法云何立]?这个虚幻的法,如何能够存在、安立呢?所以,[则无物可转矣]!真的是没有东西可以转动。[如性宗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诸位!这八个字,是修行的最快速的指导原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稳住了这八个字,一切成就!修行能理解同时实践这八个字,你就是菩提道上的眷属。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则同如来矣。相既叵得],就是不可得,[碍从何来]?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此明体自在,属理事无碍法界]。这《华严》的思想,四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众生迷时,妄认四大为自身相],诸位!没有一个人不错认为这个缘起的四大是自我;认识这个四大是假我,还要放得下它,这可不是这么容易,因为那个惯性意识太强。[则被四大留碍而不圆;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什么叫缘影?就是六尘投射出来的假相,我们认为:那个就是我的心啊!自心相,其实这个就是妄识的意思,妄识为主人。四大假我,把它误认为真我,不知道这个色身会烂、会死、会长虫、会变成一堆骨灰,不知道。妄认执着、分别的意识心,这个就是自己的心啊![则被六尘障蔽而不明;即是认物为己。又妄认诸法,心外实有,即是迷己为物],为什么迷已为物?因为定位一个:这个叫做[我]!这内;妄认诸法是心外是实有,分一个内跟一个外嘛,就分内外。[所以动被物碍],你只要动念,就被外物所障碍。被物相、假相所障碍。[今既转物,则身为法性身,圆照周遍,心为妙明心,灵明洞彻,万物身心,本来一体,即所谓澈法底源,无动无坏,身心即是法界,不动之道场矣]。记得!对众生要慈悲一点,就是对自己很好,善待众生,就等同善待自己。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此明用自在,属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我们在《华严经》有讲过。[广狭自在无碍门也]。我们准备把它整理出来。[亦即第四卷,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之义相。毛端即一毛头上,属正报之最小者;国土即佛刹大千世界,属依报之最大者;毛端含国土,即以正摄依];因为毛端是正报,国土是依报。即以正摄依,[正]就是正报,摄这个依报。[国土在毛端,即以依入正],以依报入于正报。[毛端看国,而国不小,即小中现大也;国外观毛],就是国土外来观小的毛,[而毛不大,即大中现小也]。他用一个比喻,很容易了解,[如一尺之镜],只有一尺的镜子,[而现千里之境,境在镜而不小],[境]就是外境,那么广大的外境在小小的镜子里面,所以,外境在镜子里面没有小;小小的镜子含有广大的外境,[镜含境而有余,依正相涉,不相妨碍,小大相容,无不自在,即广狭自在无碍玄门也]。


    [前文故于是中,观大观小,乃是正报被依报所碍,见性被境界所迁。此则非独不碍不迁,且能相即相入,而成无障碍之妙用矣]!佛有,我们众生没办法![又较前亡尘境界,更是甚深,彼但圆照法界,而得理事无碍,此则大用自在,而得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这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不管你在哪里念,哪里就会感应。[见性之妙,无以加矣!此科以见性无碍而论,观大观小,转物自在无碍,是四义中妙义,又兼具如来藏,不动周圆二义。七显见无碍竟]。愈来就愈圆满了。


    [卯八显见不分(分二)]  [辰初阿难疑身见各体]  [二如来明万法一体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果这个见精就是我的妙性,那么,这个妙性现在刚好就显在我的眼睛前面。现在我前,就是现在我的眼前。


    [此领前义,以生疑难也。前佛要当机,认见为心,多与发明,见性超然独立,身境无干]。前面是这样讲。[无还科中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说:那一些可以归还的,当然不是你的真性;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个没有来去、增减、生灭的,不是你的真性、真心,要不然是谁的?你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显见不杂科中这么说,[不杂科中云:此精妙明,诚汝见性。又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阿难遂从分别心中,变现一种昭昭灵灵光景,湛然盈满目前,唤作见性,似与身心,判而为二。阿难前疑见性,与万物混杂,此疑见性],跟身心分开了,各有各的体性,叫做[与身心各体]。不知道身心就是见性。所以,这一段叫做显见不分,身心不离见性,见性就是身心。(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视频  2019-07-23)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133:把万物看作是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心显现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