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54天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7-17 14:38 点击 669 次


第七讲 
色法的定义-6


六.诸法仗因托缘而有 
      因缘所生法:比如我们这个人,五蕴和合,色、受、想、行、识,那色都无常,受也无常,想也无常,行更是无常,识也是无常。那这五蕴每一蕴都是无常,但是五蕴和合,所以它名为我,法也是一样,众缘和合。问题就是说我们看到、想到这些问题、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不会相信说它是无常,它是无我。我们把它认为是有我,我们认为它是常。所以很多问题就来了,很多烦恼就来了,都是这样子引起的。他没有认识到说,诸法都是仗因托缘而有,都是因缘所生,法性也是不生不灭的。


      实际上面,我们一个人从生到死,你是怎么来认识他?你认为说,我从生到死,就是从出生到死亡,就从出生走向死亡,那这个认识就比较消极。那么,我认为说我们从出生走到永生,是不是?永远生,那你这个人就是非常健康,非常积极的,人生命的状态是连续不断地存在,不是生命的状态就是从出生走到死亡,那你还得了!你从摇篮里走到坟墓里,那这个人生有什么意思?这本身不是我们佛教的观点。你要永生,那你怎么办?是不是?那你不作为,你不努力怎么办?那你还活不活呢?你活也要活,你不活也要活,看你怎么活法?是不是?那你这个就要用法,你用法来活,你这活得才有意思;用法来活,你才能够解决问题。


      培养光明的心态:这个佛教的一种信仰都是培养我们内心一种光明的心态。什么叫做《百法明门论》?就是培养你内心光明的心态,你内心打开了,内心的智慧之门打开了,光明的心态有了,那你这无明就被去除了。如果是我们光明的心态没有培养起来,那我们内心是黑暗的状态,就是无明的状态,就是莫名其妙的、无可奈何的一种状态。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迷茫,我们就找不到答案。因为我们找不到答案,所以你天天会去找答案。实际上面,人生就是没有答案的,连续不断地存在,有什么答案呢?就看你怎么存在?就看我们怎么活?那么我们一定要去找说,这个人生最后是一个什么,就有如我们画画一样,我们要找出一个什么图画出来,就有如找出我们大雄宝殿的这个蓝图出来,是不是?那这个怎么能够找得出来呢?它不生不灭呢,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整个山河大地、宇宙万有,所有的一切都包括进去了。


      无常观的作用力:所以我们不能天天说我们要死了,这《广论》里面讲念死无常的目的要来策发我们对时间的珍惜。而不是说我要死了,其它的都放一边。恰恰是从我们反面来说明我们生命的状态,是无常的。 这个无常跟我们《百法明门论》的第一句话的宗旨——“一切法无我” 是相吻合的。这个无常不仅仅说我们死亡才叫无常,我们心念的变化它本身就是无常。前一念灭,后一念生,这个本身就叫做无常。我们人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就是无常。那么念死无常的目的就是作为我们精勤用功办道的一种助缘、一种动力。就是我们要这么去作意,我们才会有动力。如果我们没这么去作意,我们动力就不强。而不是说这个死亡作为我们自己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你这个还是得了的事情?这死亡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它是一种状态,它也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他有生必有死,他就是一种状态。他死了以后不等于没有,如果死了以后没有,那我们不用修行了,修行干什么?


      所以,我们对这些法相名词,对佛教里面经论的文义都是要非常认真去领会,才能够悟入诸法的真实相。


      培养观的力量:随文作观跟随文作解是不一样的。随文作解就是你随着文字来理解;随文作观就是你随着文里边的义来修观。我们用法是随文义来观察、来观照、来修观。这个观跟解它只是一字之差,所以在印度也好,在我们中国也好,在汉地、在藏地他都非常注重毗钵舍那。它原因就是培养我们一种观的力量,他讲来讲去他就讲这种功夫嘛。


      正确的恒顺众生:那我们说一切众生平等,我们说我们要恒顺众生。那什么叫做恒顺众生呢?什么叫随顺众生呢?这里边就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但是我们通常会跑到两边。两边就是说,你众生、你大家、你怎么样子都可以,这样子就是恒顺众生;还有一种就是说,你们大家必须要照我这样说去做,那么这个恒顺众生。实际上面,对恒顺众生的理解,都是会有偏颇。


      那佛法为什么要称五乘法?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乘,那这个人需要根机够了,可以行菩萨道,才能够告诉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他有些人,他只适合修声闻乘、修缘觉乘;有些人他就适合,他只能修人天乘。那也就是说,无论你修人天乘也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好,你都要能够随喜赞叹,你都能够随顺众生,给他讲这个法。你做好事,你说升天,升天也好,总之比下地狱要好。那你当菩萨更好,当菩萨当不了那你当声闻也可以。这个就是随众生不同的根机去开导,而不是说我们这个狗皮膏药非要强卖给你,那人家接受不了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是别人听不进去,我们讲得也没有味道。这时间长了,都造违缘,你就觉得你也不认真学,那我们讲课的人也带动不了,没有这个心力去带动。我们这么好的法你不好好学。这都是有问题的。


      你手上有一本《百法明门论》,不等于说你就懂了。你全部看的懂,不一定说你内心里面就有法。你手上有一本《法华经》,你弄的很熟,不一定你内心就有这种境界。你《广论》学了很多遍,不等于说你内心有这种境界。两回事情。


      内心有这种境界,内心有这种经验,跟你有学过,跟你的理解,跟你有这本书,是两回事情。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子能够认识到说,哪一类众生需要了生脱死?那么你就告诉他了脱生死;哪一类众生知道说要广修六度万行?那么我们就告诉他怎么样子去广行六度万行。这样就是才不会造成对我执法执的一种坚强和扩大。你要强加给别人,最后就你增加法执,他也增加法执。自己增加我执,他也增加我执。这是肯定的。


      修行下手处:那么我们自己用功的一个过程当中,应该从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应该这样来进步。那这个才是一个对的方法。我们修行心路历程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如果我们刚刚开始,这个劲头很足,我们要广度众生,要如何如何……最后,我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没有掉了。


     心念上的着力点:雷锋至少是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说,我们这样一件事情,我们这个境界,我们内心的这种状态,我们都很难培养起来。那这个实际上面,我们都是在退化。就是菩萨,二乘,最后到停了。事实上,我们是在退化当中。所谓在退化,就是在退步,不是在进步。那为什么呢?就是我们不懂得用心。不懂得这种精神信仰上面的追求,究竟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不是说,我们学佛就是这样,时间越长,那么自己的功夫就越多,没有那回事。所有的一切,都在人内心的力量,这个心的力量,也是法的力量。法的力量,它也就是三宝的力量。都是在人心念上面的转变。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6-30)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54天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