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52天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7-15 13:28 点击 667 次




第七讲:
色法的定义-4


    四.世亲菩萨造论的意趣 


    所以,我们如何发长远心?如何用佛教告诉我们的起心动念的方法,保持一种佛教告诉我们应有的心态?这是世亲菩萨造论的一个根本的意趣。


    我们一部论把它当成一个教材来研究,或者说我们要把这里边当成佛法来修持,它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教材来研究,那我们就是研究理论;那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思惟修的一个教材,那情况就不同。


    1.如何思维修念佛、念经


    那么思惟修,我们怎么修呢?比如我们念佛,你说这个念佛它跟思惟修有什么关系?念佛实际上面它也是一种声音——“阿弥陀佛”,这你这个声音,我们心、心所,就比较容易安住到这个佛号的声音上头。你如果念佛的时候,你要四个字完全作为自己所缘的境,这个困难都是很大,你都不会分明。


    念念念,你念十分钟、半个小时,都乱了,都忘记掉了,人都走神,都念不下去了,我们最多只能记住一个字——记住“阿”字,它就不会,“阿”只能记住一个字,再多一个字我们就记不了,就念乱了。所以你只要记第一个字,自然后面三个字你就记住了,真的,你就记住,你肯定能记住。那这个就是我们用心的一个方法。比如念经,你念一念,你也念乱了,念一念你念不下去,你就起妄想,这个心不知它跑哪里去了。那怎么办比较好呢?你只要把它每个字都把它念出声,每个字的读音都正确,自然而然你就专注,就是你把每个字都念好,那么你这个经文就念好。


   2.师父破斥诵经功课问题


    那实际上面,我们对这个经文熟悉了,或者我们会背诵了,我们根本念的时候这个心都不住在这个音声上,也不住在这个文字上,我们这个只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我们看这个字都很熟悉了,我们看一下都可以看好几行。


    实际上面我们心意没有住在这个文字和声音的境界上,这个法就不能入心,不能入心,就没办法来要训练我们的心识,训练不了,你越念越久就越烦恼,你弄一段时间你就弄不下去,包括做功课也是一样。


    这个学教理、学佛法,不是学哲学,这个很多人他学的有问题,不会学,这样他学佛法学来学去最后他变成学哲学了。


    学哲学的话,他一般人这个头脑都不够,他学来学去学得自相矛盾。这里这么讲,那里那么讲,这个宗派这么说,最后他无法融会贯通。最后你经读得越多,你困惑越大,最后就学不下去。就是不能真正去用法。


    那么,这个佛法它是在宇宙万法上去体现,但是它不在宇宙万法的本身。是不是?你说这个桌子、椅子,它本身它也就是木头。但是我们怎么去用心?这就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它?我们怎么来分析它?这关系就很大。


    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法本身的体性,那么就变成法性。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法的表相,那我们就能够处理好缘起的关系。


    这个缘起性空、有为法、无为法,都是能够从这方面来认识的。


    这个法性不是一句口号,你说这个法性,它就是法性。不是说我们死了以后才能证法性。我们活着都不能证法性,你死了以后怎么能够证法性?对不对?那死了谁知道你能不能证法性?法性不是那么来理解,那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法性就是不生不灭。有为法有生灭——生灭法和不生灭法的一种关系。


    那我们怎么样能够洞察到事物的生灭的状态?然后从这个生灭的状态当中再来体会它的不生不灭相。如果我们生灭相都观察不到、观察不清楚,不生不灭是很难的。


    3.什么叫作有余涅槃?什么叫作无余涅槃?
有余涅槃——我们身体还在;无余涅槃——灰身灭智,也就是身体都不要、色体都不存在。所以有余涅槃——我们现生就能够证到涅槃,所以小乘里面叫做有余依涅槃,他身体也存在。有余依涅槃就是说他能够观察到、证到、悟到,不生不灭相,就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五欲八风、所有的一切不动心。这个就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稍微的哪个法师说一下,我们就受不了;哪位法师表扬一下,我们就洋洋得意。这个是很不容易的事。那如果人把你的手给砍掉一个你看看?你受得了受不了?你肯定受不了。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6-2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52天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