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佛门“谜人”佛印禅师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9-02 08:18 点击 1112 次

一、佛印禅师其人

  佛印禅师(1032-1098),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风韵飘逸,称为神童。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礼宝积寺(在今江西省萍乡市境内)日用为师,学习禅法。曾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从师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师赞叹说:“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时年十九岁。二十八岁,嗣善暹之法,由于精究空宗,被称为“英灵的衲子”,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后历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县境内),江西庐山开先、归宗,江苏镇江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刹,前后四十年,德化广泛。尝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得四方云衲;与苏东坡相交颇深,应酬文字不少;并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对于净土思想甚为关心。宋神宗敕赐金钵,以旌其德。佛印门下有义天、德延、净悟等。元符元年一月四日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二,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二、佛印猜谜轶事

  南宋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本内容复杂多样、难以定性的通俗小说集——《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据《四库总目提要》介绍:“旧本题宋苏轼撰。所记皆与僧了元往复之语,诙谐谑浪,极为猥亵。又载佛印环叠字诗,及东坡长亭诗。词意鄙陋,亦出委巷小人之所为。伪书中之至劣者也。”其实,这一“说诨话的话本”(中央文史馆馆员程毅中语,程毅中《宋人说诨话与<问答录>——<宋元小说研究>订补之二》,《文学遗产》2003年01期),是南宋一位无名氏撰写的。

  《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简称《东坡问答录》,一卷,内府藏本。有关佛印禅师猜谜轶事记载,最早就出现在这本“说诨话的话本”里。据考,该书中记载了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大学士的三则猜谜故事。

  (一)千字文

  原文:佛印持二百五十钱,示东坡云:“与你商此一个谜。”东坡思之,少顷,谓佛印曰:“一钱有四字,二百五十个钱,乃一千个字,莫非《千字文》谜乎?”佛印笑而不答。

  按:明代李贽(1527-1602)的《山中一夕话》卷七收有此谜,但有一字更改:“示东坡云”为“示东坡曰”。《东坡问答录》,明代陈继儒(1558-1639,号眉公)《宝颜堂秘笈》收入,内也有此谜。

  这是一则物谜。物谜,又称实物谜,就是用某个物体来表达意思的谜语,如古代的结绳(动作+物体+图形),古代的男女恋人常用红豆相互馈赠托物寄情,西汉时兴盛的射覆(如东方朔与郭舍人于帝前射覆之举),少数民族以物缠线、缠发、折角(物体+图形)等等。这是在我们的先祖具有动手能力后才产生的,属于图形表意谜语。图形表意,亦称表意图形、表意图影,就是用物体、图形来表达意思的谜语。刘勰《文心雕龙》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 浅察以炫辞。”这里的“图象品物”就是指“图形表意”。这种类型的谜语分为物谜、画谜两种。

  这则物谜的谜底中的“文”,作“文钱”解。

  (二)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原文:东坡即拾一片纸,画“一和尚,右手把(执)一柄扇,左手把一长柄笊篱”,与佛印云:“可商此谜。”佛印沉吟良久:“莫是《关睢》序中之语欤?”东坡曰:“何谓也?”佛印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非此意乎?”东坡曰:“吾师本事也。”相与大笑。

  按:《东坡问答录》,明代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收入,内有此谜,但文字有删、增:“左手把长柄笊篱”、“相与大笑而已”。

  这是一则画谜。画谜,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意思的谜语,如古代的刻符、图腾、甲骨文、地谜、壁画、民间吉祥画等等。这也是在我们的祖先具有动手能力后才产生的,与物谜同属于图形表意谜语。

  这则画谜中的《关睢》,是《诗经》篇目名。“笊篱”,是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制的水中杓形捞物器,宋元时乞丐多手持此物。一种解释是,乞丐俗称叫化(吴语“叫化子”),谐“教化”。还有一种解释,即谜底中的“化”作“化缘”解。

  (三)匠人墨斗

  原文:佛印持匠人墨斗,谓东坡曰:“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东坡答道:“我有一张琴,一条丝弦藏在腹。有时将(取)来马上弹,弹尽天下无声曲。”

  按:《东坡问答录》,明代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收入,内有此谜,但文字有更改:“一条琴弦藏在腹”。

  这是一则文字谜。文字谜语,是在我们的祖先发明文字后才产生的。在古代,文字谜语是不分类的,清乾隆年间始,分为事物谜(如民间谜语、儿童谜语)、文义谜两大类。如果将这则文字谜归类的话,那么应当归到事物谜类里。

  这则文字谜,有两个谜面,但谜底都是木匠的工具:墨斗。而佛印禅师用转轮王作谜面,东坡居士用琴曲作谜面,都非常符合自己的身份。

  佛印禅师和东坡居士的“墨斗”谜,流传甚广,但历代笔记小说和谜书收录的内容各有不同。

  如东坡居士的“墨斗”谜,南宋周密(1232-1298【一说为1308】)《齐东野语》卷二十《隐语》载:“我有一张琴,丝弦藏在腹。时时马上弹,弹尽天下曲。”元代李治(1178-1265)《敬斋古今黈》卷一载:“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莫笑墨如鸦,正尽人间曲。”明代李开先(1502-1568)《诗禅》载:“我有一张琴,丝弦长在腹。时时马上弹,弹尽世间曲。”

  明代陈眉公辑《精辑时兴雅谜》(又名《鸳鸯镜》、《新镌时尚雅谜鸳鸯镜》)时,搜集到一则“墨斗”谜,命名为“古谜三条”,谜的作者不是佛印禅师和东坡居士二人,而是换成了秦少游、苏东坡、苏小妹三人了,谜也增加了一则:“秦少游饮于东坡斋中。秦以谜难东坡曰:‘有一谜,射之鲜有中者,请一射之。’曰:‘我有一间房,半间借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坡伪射不中,亦作一谜云:‘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骑在马上弹,弹尽天下曲。’少游射之不中,归与小妹言之。小妹曰:‘我亦有一谜。’云:‘我有一只船,半边摇橹半边牵。去时拉纤去,来时摇橹还。’少游思之良久,亦射不中。小妹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大兄的,大兄的就是我的。’于是少游为之然。三谜俱印匠人墨斗。”之后,冯梦龙(1574-1646)将眉公搜集到的这则“墨斗”谜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放进了他的《山中一夕话?谜语》和《挂枝儿》里。

  三、佛印猜谜传说

  (一)佛印智破“砚盖”谜

  在《东坡集》和《丹铅杂录》卷九两书里,都载有一则苏东坡创作的“砚盖”谜语。这是宋代较为著名的离合体字谜,有人说它是东坡刻在砚盖上的铭文,但民间却另有其说。

  一日,苏东坡去看望好友佛印和尚,一见面就对佛印说:“给你猜个谜语,如何?”

  “什么谜语?”佛印问道。

  “猜个东西,怎么样?”

  “好!请讲!”

  “你听好。”东坡背着手,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吟道,“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

  “哈哈,就是它!”东坡话音刚落,佛印马上指着桌上的砚盖解开了谜底。

  东坡捋了捋胡须,面对佛印猜得如此神速,心中很是佩服。

  这则谜语采用了离合法,即通过谜面文字笔划的离、合、增、损等变化来得出谜底。首句意为:“研”字只留“石”字;第二句是“岘”字去掉“山”字余“见”字。“石”与“见”合起来是“砚”字。第三、四句分别将“姜”字去掉“女”字,“孟”字去掉“子”字,然后将留下的两个部首相合成“盖”字。两字连起来,正是“砚盖”。

  后来,明代胡侍在撰写《真珠船》时,将这则谜语的文字做了些改动:“研石犹在,岘山已颓。姜女既去,孟子不来。”

  (二)东坡题壁佛印解谜

  诗人苏东坡爱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一天,他到一处胜地游览,被那里宜人的景物吸引住了。玩得兴浓的他,便在墙壁上题了“  二”两字。不少游客看了,觉得很奇怪,不知“  二”是什么意思,于是齐向苏东坡请教。东坡却笑而不语,匆匆而去了。

  第二天,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到这里来游览。有个认识他的人,便上前指着墙壁上的题字求解,不少游客也围了上来。佛印看过后想了想,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意思。“东坡兄大概知道我今天也要到这里来,故意布下这道谜语让我猜。”佛印心想,而后笑着对求解者说:“这是则谜语,谜底就是‘風月无边’。这个‘風月’两字没有了边,不就成‘   二’了吗!”

  “哦,原来如此!”众游客听后,恍然大悟。(作者:诸家瑜)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佛门“谜人”佛印禅师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