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佛学故事
佛教教育
全家都开悟得成就的庞蕴居士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4-05 14:44 点击 1269 次




    马祖道一门下,有一位很出名的居士,这就是庞蕴。有维摩诘之称的庞蕴居士,他少悟尘劳,志求出世。庞蕴居士未习禅之前,之所以名满湖湘,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名士风范,另一方面因了他的乐善好施。
  
    传说他本来是百万富翁,很有钱的人。老父给庞蕴遗留下万贯家资,他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找上门问他求助,他都不会让你空手而归。天长日久,穷亲友们摸清了他的性情,就有心窍灵活者动起了贪念,隔三间五寻找各种借口上门来,或讨几贯现钱,或要几斗米粮。咳,反正他家有的是钱财,再说,你不要白不要,你不要他人也会要,与其让别人要去了,不如自己先弄到手……
  
    —位住在乡下的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就是这样—个人。这天,他又来了,又说揭不开锅了。庞蕴说,你一趟又一趟的跑来跑去不容易,这次就多弄—些粮食回去。他说太多了背不动。庞蕴就让管家借给了他一头驴,帮着驮回去。
  
    也许是贪心不足,装的粮食太多了,压得驴子迈不动脚步,出城不过十里,这驴死活不走了。远亲只好暂时卸下驮垛,让驴休息片刻。他将驴拴在树上,自己也在树荫下闭目养神。恍惚间,不知是做梦或是幻觉,那头驴忽然变成了他一个死去几年的老表叔。表叔对他说,自己活着的时候与他现在一样,经常以各种借口到庞蕴父亲那里沾光蹭油。于是,他死后就转成了庞家的一头驴来回报人家…驴子变成的表叔还告诉他,说自己生前借过他一双草鞋未还,所以帮他驮粮十里。
  
    远亲惊出—身冷汗,急忙将粮食送回了庞府,并说以后再也不来揩油了。远亲走后,庞蕴一家也陷入了沉沉的思索。并且由此萌生了出尘之志。他认识到金钱是人犯罪的根源!他要把所有金银用船装了往江里倒。有人阻止他说:“你不要钱,你可以用做功德,布施给人,总比倒入海里去好些呀?”可是他的答复说:“现在布施了偌大的金钱,来生一定是一位大有钱的人,如果我来生做了大财主,而不肯学佛,那更是不得了。恐怕造罪的力量更大,犯法机会也更多,这种‘三世怨’的傻事,我才不干呢?”第二天,庞蕴一家将金银财宝、巨万家产尽数抛入了湘江。


    他们把全部金钱丢入江中后就劳力来过生活。他的儿子耕种几亩薄田,女儿编织笊篱,以养生计。他们生活虽这样苦,他的解说是:“心如境一如,无实一无虚;有一不管,无也不居;不是贤圣,了事凡夫。”  一家人安贫乐道,处之泰然,甘心过着这种清苦的生活。庞蕴一生没有落发出家,他在离家禅修之前便已经发愿,悟道后要回来先度脱自己的家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马祖道一会下历练了两年之后,就回到了衡阳家中,向妻子儿女传授禅旨。他们家庭生活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他们一家4口,差不多每人对佛教不但信仰到极点,而且都在佛法上得到禅悦之乐,法喜充满,所以他们对身外的衣食,一点也不放在心,他们全家坐下来就大谈禅机。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曾经参访石头禅师。他问石头:“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开口就问了个超越万物的形而上的大法问题。
  
    石头一听,忙用手捂住庞蕴的嘴,意思是这问题是不可言说的。庞蕴由此豁然有悟。
  
    后来石头禅师问庞蕴:“你到老僧这里后,日常都作些什么?”
  
    庞蕴回答:“要问日常事,即无口开处。”问答都是一语双关,石头问话中含有日常心的意味,而庞蕴回答也是表示以道心处事,无斯须违离,所以事事都是道,竟无下嘴的地方。说罢,又呈了首偈子给石头,石头听了点头称是。对庞这段的参习很满意,于是便问庞蕴:“你是穿缁呢,还是穿素?“这是在问庞蕴是否出家。缁是黑色,僧人着黑色衣服,因此又称“缁门”、“缁衣”、“缁徒”。素是白色,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后借喻未出家的人。
  
    石头问庞蕴是否愿意出家。庞蕴回答:“愿从所幕。”石头听出,庞蕴是在委婉地表示他并不想正式出家,只想以一位慕道人的身份修习禅法,也就不勉强,蕴也就没有行剃戒之礼。
  
    过了一段时间,庞蕴居士觉得心有未安,并离开石头禅师,去参拜马祖。见过马祖之后仍是问:“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
  
    马祖这回没有捂居士的嘴,说了一句:“等你一口把西江(长江)水喝干了,我再跟你说。”马祖这话用意和石头一样,都是告诉庞蕴,第一义是不可言说的。石头用手势示意了这一点时,庞蕴只是有所省悟,这次马祖用不同的方式告诉了同样的道理,庞蕴彻底领悟了禅家宗旨:大道是语言文字所不能追摹表述的,必须要靠自己的自家心性去体贴。于是庞蕴便留在马祖门下,参承二载。在马祖这里时,庞蕴曾作偈子一首,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活。
  
    男不婚是僧,女不嫁是尼,这只是表面含义;深层含义是指那个“不与万法为侣的人”,也就是无所依傍、超越万有的大道。“团栾”本“圆乎乎”的意思,在这里有大家聚拢的含义。“无生活”中“无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无生活就是关于大法的话,但大法不可言说,所以“无生活”也就是无用活,说了等于没说。因此“大家”一句的含义就是大家团拢在一起说有关大法的无用话。整首偈子,表达的是对马祖开示自己那句话的了悟。
  
    从此之后,庞蕴居士机辩迅捷,四方向之,一时间名气很大。      


好雪不落别处


    有一次庞蕴去访问药山禅师,药山是石头希迁的弟子,按辈份与庞蕴有兄弟之谊。参访之后,居士告辞,药山便派了十名左右的参禅客送庞蕴。时值冬季,天上正飘着雪。走到山门口时。
  
    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花说:“好雪!片片都不落在别处。”
  
    有位姓全的禅客接住话茬问:“不落在别处,落在什么处?”
  
    居士抬手就给了全禅客一掌。全不服气,说:“不要草草打人,说出个究竟来!”
  
    “凭什么称禅客,阎王爷并没有放过你!”庞蕴说道。意谓你根本无法超脱生死。
  
    全掸客又问:“休说我不配称禅客,你又是干什么的?”
  
    庞蕴又给了全禅客一掌,边打边说,“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看见的,说出的,都不是真的,这样的看、说,就如同盲、哑一样。
  
    庞蕴说雪片“不落别处”,这是说的大道自然,不用计较、心虑,所以落在哪里都一样,就没有此处、彼处的分别。这里我们想起人们常说的打靶的笑话。
      
    有人打靶,百发百中,指哪打哪儿。指在前,打在后,是经过训练、思虑后的结果。有人打靶一枪不中,落个打哪儿指哪儿的笑柄。所以成为笑柄,是以是否训练有素为标准说的。但这是世俗的标准,如果以禅宗的标准看,“打哪儿指哪儿”未尝不可以比喻真谛,中与不中,无所鉴别、选择,是妄念息除的佳境。
      
    这正是“好雪”的胜义。笑话中有禅!全禅客却没有理会到这一层,还问落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分别心在作怪,所以要挨巴掌。等挨了居士说他还得去阎王爷那里报到的数落。禅客还在问“是什么”问题,仍在执迷。禅家认为,用是什么、不是什么的知见之心得出的见识都是虚假不实的东西,所以居士说他眼瞎口哑。第二次给他一掌,仍是在警醒禅客有妄念。
       
    女儿灵照


    庞蕴居士有位女儿,名叫灵照。居士四方游历,灵照服侍左右,渐渐的悟境不凡。一日,老夫妻俩在室内讨论禅悟之事,庞蕴说:“难、难、难,难得就像将十担芝麻油往树上摊。”


    庞夫人说:“易、易、易,连花草树木都能表现出祖师的禅意。”
  
    正在屋檐下编笊篱的女儿灵照笑道:“你们两位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怎么说出这种小孩子的话来呢?”父母问她是怎样看待禅修之事的?
       
    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
  
    庞蕴抚掌大笑,说女儿甚得慧海师兄的禅旨心印。
 
    一日,庞蕴与庞夫人、儿子一同耕田去了,只留下灵照看家做饭。天近中午,她正在门口水井边洗菜,一位草鞋锡杖的云游僧风尘仆仆走了过来。灵照不用问也知道,来的是老父最亲密无间的禅友、以石破天惊的禅风名震九州的大宗师丹霞天然。老父经常说起他,所以他的形象早已浇铸在了灵照的脑海里。
  
    丹霞天然问她:“庞居士在家吗?”   
  
    灵照放下菜篮,收手站立,好不容易见到了活的丹霞禅师,怎能不与他法战一番?所以,灵照不吭声,与他斗上了禅机。
  
    丹霞天然当然不知她是何方神圣,就又问道:“居士在吗?”
  
    灵照提起菜篮走回家门。丹霞也只好离开了。不一会儿,庞蕴他们从田中回来,灵照眉飞色舞地将刚才的事儿叙述了一遍。庞蕴问:“丹霞大师呢?”
  
    灵照颇为得意地说:“早走了。他未能领悟我的禅机,不走干啥? ”
  
    庞蕴苦苦一笑,叹口气,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红土涂在牛身上。”
  
    灵照一怔,不解地望着老爹。哥哥说:“这还不好理解?老爹一则是说你班门弄斧,自己犯锋伤手;二来骂你故作玄虚,多此一举。”
  
    可不是吗,牛本来就是红色的,身上还沾满了泥土,你再往它身上涂多少红土也显不出来。岂不是多此一举!
  
    第二天,丹霞天然大师又来了。在门口与一直在等他的庞蕴相遇了。丹霞明明眼看着庞蕴,嘴里说的仍是那句话:“居士在吗?”
  
    庞蕴的回答是:“饥不择食。”
  
    丹霞又问:“庞公在吗?”
  
    “苍天,苍天。”庞蕴边喊边走回家门。
  
    “苍天,苍天。”丹霞边说边走了。
  
    这就是两位大宗师的相见。丹霞天然千里迢迢而来,两个知心朋友就说这两句,便别离而去。
  
    灵照将这一幕看得真真切切,此时,她才知禅海之波澜壮阔。
      
    唐朝元和年间,庞蕴计划到襄、汉一带的丛林寺院去游历一番。当然,他的主要目标是离襄阳不远的邓州丹霞山,因为天然老友在那里弘传禅法。多年不见了,都已经年过古稀,再不聚一聚,恐怕就见不到了。
  
    灵照非要跟随老爹北上不可。庞蕴说:“你跟着我干什么?”
  
    “挣钱养活爹呀!”灵照说,“你又不是出家人,不能随地化缘,没有我给你编笊篱卖钱,你吃什么呀?”
  
   “也好,”儿子说:“我在家种地奉养老母,妹妹在外面照顾老爹。”
  
    庞蕴就和女儿北游襄、汉,随处而居。—天,他俩在襄阳城一个热闹的街道,听说有法师讲《金刚经》,就随缘去听。当法师讲到经中“无我无人”之处时,庞蕴发问:“法师,既然无我无人,那么,是谁在讲?又是谁在听呢?”
  
    法师无言以对。
  
    庞蕴说:“我虽然是个俗人,却粗略知道这其中的意趣。”
  
    法师十分谦虚,连忙向他请教:“请居士明示。”
  
    庞蕴口诵一偈:“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受用,总是假名陈。”
  
    法师听后很是佩服,从此不再空口讲经,而是实实在在修行求悟。
      
    出家的僧人四方游化。是靠乞食为生的,庞蕴父女四处游历时却是靠卖一种叫洒篱的东西为生。有一次卖货时路过一座拱桥,庞蕴不小心,吃了一跤,扑倒在地。女儿灵照见父亲跌倒,便也伏身倒在父亲身旁。父亲问女儿:“你这是干什么?”
  
    “见老父跌倒,我来扶你!”女儿说。倒地是与站立相对的,我也来倒地,差别不就取消了吗?这也是相扶。灵照真是灵照!
     
    庞蕴父女所到之处,与诸方禅师问答酬唱,机辩敏捷,深得丛林大德们的青睐。襄州州长于经常向他求教。当他看到庞蕴父女生活极其贫寒,多次要接他俩到州衙去住,都被庞蕴婉言谢绝了。
  
    庞蕴曾经问灵照:“古人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你怎么理解?”
  
    禅,在明心见性的祖师看来,并不神秘,青青翠竹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草木的枯荣生长,都明明白白演示着禅的要旨。
  
    灵照是怎样回答老爹的呢?她说:“不管怎么说,你也若大年纪啦,却说出这样的话来!”
  
    庞蕴道:“你怎样说呢?”
  
    灵照一本正经地板着面孔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庞蕴会心地笑了。


    父女争着先“死”


    庞蕴居士将入灭时,告诉女儿说:“你去看看日头,正午时告诉我,我就在那时刻入灭吧!”佛门中人追求的超脱生死、无死无生,固而真正的大师大德,对自己的逝世是能够自己掌握的,他们竟能挑选个自己看好的时辰。俗人希生惧死,却从未见谁真正把握过生死,长寿是侥幸,死于非命、死于病疾是常情。死生亦大矣,死生又是这样不钟情那些希图、惧怕他的人!
  
    灵照听父亲说要入灭,便赶紧去外边看了看日头,回来对父亲说:“现在是正午了,不过巧得很,有日蚀,天狗正在吞日头呢。”
  
    “哦,有这种事?”    “不信你去看看。”
       
    庞蕴出屋观看。太阳在天空好好的,哪里有什么日蚀呢!回转室内,灵照早巳盘坐在他的座位上,双手合十,坐化了。
       
    庞蕴回屋一看,笑了,说:“我女儿机锋要比她老子快捷啊!”
  
    于是,为了安葬女儿,他推迟七日逝世。第七天,襄州州长于顿来看他,问一些禅家道理。庞居士对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有”是追求不尽的,是烦恼的不尽根源,只有“无”才是根本,空掉所有的“有”,把“无”从埋没中显示出来吧,它才是真实的可追求的东西。
  
    他请州长坐在床边,自己枕在他的膝盖上,继续说:“存留世间,自加小心,世界上的一切都和影子与回声一样,是空幻的。”
  
    于顿听他有告别之意,低头观看之时,庞蕴早已撒手归西。
  
    遵照他的遗愿,遗体火化之后,把骨灰撒入江河之中。
  
    庞夫人听到丈夫和女儿都去死,也没有给她知道,很不高兴。他的儿子还在田里锄地,庞夫人去告诉他说:“你的爸爸已经死去了。”他听到爸爸死了毫无表情的,一声不吭,就站在田里,用锄头拄着下巴,立地而逝! 庞夫人见此情形一跺脚,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了任何消息。
       
    他们三人中,灵照坐着死,庞公卧着死,儿子站着死。最后还有庞夫人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说:‘他们虽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因此她就说了四句偈:


    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
    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文章转自微信2018-03-31 小和尚)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全家都开悟得成就的庞蕴居士

打印 | 关闭